小兒體質嬌嫩,外形雖然俱全,但發育尚未完全。體格還不夠強壯,抵抗力比成人差。中醫稱小兒為“成而未全,長而未壯”。意思是說,小兒體質嬌嫩,外形雖然已經是人,但發育尚未完全,體格還不夠強壯,扌氐抗力比成人差。因此一旦生病,往往“易寒易熱,易虛易實”,病變發展迅速,如果處理不及時,往往容易惡化。
況且,兒童的體質不容樂觀,不是弱不禁風的“豆芽型”,就是肥得可愛的“胖墩”,究其原因不外乎兩大類:一是先天不足,二是后天失調。先天不足是由于父母體質較差,或嗜欲無度,煙酒無忌,或精血虧損,男的遺精滑泄,女的月經不調,多已耗本傷元,種胎之時,十有九虛,后代的體質怎么會健壯呢?
除了先天的因素之外,后天飲食不當是重要原因。飲食不當可能會導致什么?主要有以下幾類情況:
1?偏食——消化功能不健全
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只吃這種,不吃那種,有只吃葷不吃素的,有只吃肉不吃魚的,有正餐不好好吃而零食不離口的。如此種種,一言難盡。這類小兒不但營養攝入成分會有偏差,而且消化功能也不會健全。
2.過食——養成病態
過食的后果至少有兩種,一種是喂成一個胖墩。胖與健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太胖是病態,多見于學齡兒童。另一種是食而不化,釀成疳積,多見于學齡前兒童,尤其是2~4歲的孩子,兩者都是父母好心辦了壞事。父母的觀念要糾正。
- 寒食一對生長發育不利
現在的中小學生吃起冰淇淋,往往貪吃無忌,更堪憂慮的是“二八少女”亦不示弱。這里,想告訴天下的女孩子們:嚴重的寒冷刺激對人體消化功能不利,對生長發育也將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針對以上問題,小兒食養要結合補腎,盡管大多數孩子沒有明顯的腎虛問題出現,但小兒正在生長發育時期,幫他一把有好處。這里有一個前提,結合體質論補瀉,該補的補,該忌的忌,這樣才符合體質食療學的原則。比如,小兒發育遲緩,身材矮小,肌肉瘦削,怕冷,行動遲鈍,應當補腎促長,需要用一些促進生長發育的食物,如韭菜、核桃仁、羊肉、雞肉、蝦、泥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