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世界衛生組織(WHO)將2000—2010年定為“世界骨骼與關節時代”,把每年10月22日定為“國際骨質疏松日”,把每年10月12日定為“國際關節炎日”?《黃帝內經》所說:“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血如故。”
人到五六十歲,一般腎精不足,腎氣衰弱,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關節開始退化,腿腳變得不利索了。此時,骨頭里的骨髓進入了一種空虛的狀態,骨髓空虛了,周圍的骨質就得不到足夠的養分,就疏松了。所以,老人在退休前后一定要注重養腎,延緩骨質疏松癥的發生。
具體該怎么做呢?首先,盡可能避免吃藥,多用運動、食補等自然的養腎方法。骨質疏松煲什么湯?中醫講究以髓補髓,所以,把骨頭打碎了,熬點骨頭湯是不錯的選擇。
燉骨頭湯時首先要選原料,這里為你推薦:扇子骨250克、直通骨250克、尾脊骨250克、碎骨250克、蔥結1小扎、生姜1小塊、酒25毫升、清水250()毫升。最好是用冷水。因為一般的肉骨頭上總帶有一點肉,如果一開始就往鍋里倒熱水或開水,肉的表面突然受到高溫,肉的外層蛋白質就會馬上凝固,使得里層的蛋白質不能充分地溶解到湯里,只有一次加足冷水,并慢慢地加溫,蛋白質才能夠充分溶解到湯里,湯的味道才更鮮美。在水開后加少許醋,使骨頭里的磷、鈣溶解在湯內。
另外,中醫說“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腎精充盈了,骨髓、腦子就得到滋養。這里推薦你吃一些堅果,像核制匕仁、花生仁、腰果,這些果子都是果實,是植物為了延續它的后代,把所有精華都集中到那兒了,有很強的補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