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醫辨證技巧的角度來看,腎涵蓋了人體的生殖、泌尿、神經、骨骼等多個組織、器官,起調節人體功能、為生命活動提供“元氣”“原動力”的作用。這里很明顯,對腎的關注,中醫學是從“功能”的角度進行的,所以,腎“虛”也就主要是功能低下、營養缺乏的結果,腎虛會表現出與腎相關的功能減退,比如記憶力減退、性功能低下、容易骨折、貧血、憋不住尿、腰腿酸軟等。但并不能一概而論,男人更不要以為出現上述癥狀就肯定自己是腎虛。
目前社會上常說的“腎虛”,實際上是狹義的腎虛,如遺精、陽痿、早泄、性冷淡、不育、不孕等。但腎虛可細分為陰虛、陽虛、氣虛、腎精虧虛。病因不同,腎病表現也不一樣,比如,陰虛者大多臉發紅、五心煩熱;陽虛者則怕冷,四肢發涼,面色蒼白。腎虛也要對癥月躋。人到中年后,生理功能由盛轉衰,不少人出現腰酸背痛、耳鳴、眩暈眼花、健忘少寐、容易疲倦、性欲減退、夜尿增多、頭發花白、牙齒松動等衰老征象,即中醫學所說的腎虧表現。
凡先天不足,長期營養不良,患慢性病和消耗性疾病,精神緊張,情緒抑郁,睡眠不足,過度疲勞,房事不節或嚴重手淫等都會導致腎虧,未老先衰。從目前治療腎虛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適應性”等綜合因素考慮,中藥還是腎虛者的理想選擇。以安全性的角度看,中藥的毒副作用相對較小,無成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