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絕大多數腎小球疾病來說,其臨床表現十分雷同,但其本質卻因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的不同,而導致病程、對治療的反應和最終轉歸都有所不同,甚至有很大區別。
腎小球病變嚴重嗎?除病理診斷外,現有的診斷技術和臨床經驗還遠不足以做出正確的區分和判斷。長期以來,人們努力尋找病理變化與臨床表現間可能存在的關系,以求能找到不做腎活檢便能獲得準確診斷的方法或途徑;可迄今為止的資料證實,活檢后的診斷修正率有39%-63%,即將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可由醫師的臨床經驗而獲得大體正確的診斷,而另一半或一半以上是不夠正確、不正確或很不正確的。這主要是因為相似的臨床表現,其病理類型可有很大不同;而同樣的病理類型,其臨床表現也并不相同。
假如治療結果相仿,則還可以考慮不做病理診斷,直接按臨床特點施治;可惜事實證明活檢后治療方案修正率高達11%-36%,即有1/8~1/3的患者按其臨床特點設計的治療方案是不妥當的,或過重,或過輕,甚至有誤;前者可能平添許多本可避免的藥物毒副作用,后兩者可能貽誤治療機會。這些判斷還關系到預后與轉歸,資料證明活檢后對預后估計的修正率也高達17%~36%,即可能有1/5~1/3的判斷錯誤。以上這些判斷誤差,在腎病綜合征(NS)中最為突出。鑒于腎活檢對腎臟疾病的診斷、治療和判斷預后方面的意義,建議患者應認真考慮醫師的建議。
當病情進展至腎功能不全,如腎臟并未縮小甚至增大,常提示可能是急性腎衰竭或在慢性腎病基礎上重疊了急性病變,鑒于此兩種情況有一定的可逆性,腎活檢對診治則很有幫助。腎移植后的排異反應和復發性腎炎,有時不易診斷,也高度依賴腎活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