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型是由蛋白質、細胞和細胞碎片等在腎小管內停留凝聚而成。一般是在遠端腎小管內形成。管型尿表明病變在腎小球或腎小管或兩者都有病變,正常尿液中幾乎沒有或極少數管型,且主要為透明管型,如果尿常規檢查中經常岀現管型應注意腎疾病。酸性環境和尿流緩慢加上相應成分是形成管型的基本條件,根據其成分不同可分為如下幾種。尿液中常見的管型有哪些?
- 透明管型是由腎小管上皮細胞分泌的糖蛋白在酸性環境下濃縮逐漸凝固而成。長期發熱、心功能不全、腎淤血和腎血管硬化等可能出現透明管型。腎炎晚期常出現異常粗大管型,劇烈運動后或者正常人可有少量出現,一般無意義。
- 顆粒管型是由尿中蛋白質與紅細胞、白細胞或膿細胞、上皮細胞的碎片凝固在一起而形成。表示腎有器質性病變,見于急性和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腎動脈硬化癥等。
- 蠟樣管型又叫“腎衰竭管型”,是由尿中蛋白質在遠腎小管內凝固滯留而形成,表示腎小管有嚴重變性壞死,多見于重癥腎小球腎炎,特別是慢性腎炎終末期或腎淀粉樣變性。出現此類管型提示預后不良。
- 脂肪管型內含有許多脂肪滴,多見于腎病綜合征、慢性腎小球腎炎。
(5)上皮細胞管型內含腎小管上皮細胞,表示腎小管細胞有玻璃樣變性,見于腎病、毒素反應、長期高熱、子癇、重金屬中毒、腎淀粉樣變性等。
- 紅細胞管型是由尿中蛋白質與紅細胞在腎小管內凝固而形成的管型,常見于細胞進入腎小管的疾病,如急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炎、狼瘡性腎炎、血管炎和感染性心內膜炎及溶血性輸血反應等。
- 白細胞管型是尿中蛋白質與白細胞在腎小管內凝固而形成的管型,表示腎有感染性病變,是活動性腎盂腎炎的有力證據。
(8)細菌管型表示腎因細菌感染而呈膿毒性病變。
(9)血紅蛋白管型見于急性出血性腎炎,血紅蛋白尿、骨折、溶血性輸血反應引起的黃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