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有了毛病,也會在身體中以疼痛的方式表現出來。那么,哪些地方表現出來的疼痛意味著腎出現問題了呢?這里介紹身體幾個部位的疼痛,以便我們能及時發現自己是不是出現了腎虛問題。
1.足跟痛
足跟痛,指_側或雙側足品艮部出現疼痛感覺。中醫認為,腎經的經脈循行經過足跟,因為臟腑的病變會在對應的經脈上表現出來,而足跟是人體體重的負重點,所承受的重量要比其他部位大得多,所以腎虛時足跟處會出現比其他部位更為明顯的疼痛感。
如果久立或久行后足跟疼痛,且局部皮膚不紅腫,并伴有頭暈耳鳴、兩眼昏花、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等癥狀,或者腰膝酸軟發涼、手腳不溫,貝IJ要考慮腎虛的可能。
- 足心痛
足心痛,具體是指足底的涌泉穴處疼痛。涌泉穴位于足底(不算腳趾)前1/3處,也就是足心凹陷處。古人根據經脈之氣的運行情況,把經脈之氣涌出的部位稱為“井穴”。涌泉穴是腎經的井穴,當腎出現問題時,腎經循行經過的涌泉穴就會出現疼痛、酸脹、麻木的感覺,用手指輕按此處時感覺會更明顯。涌泉穴處出現疼痛,或酸脹,或麻木,或煩熱的感覺,并伴有口干咽干、潮熱盜汗、腰膝酸軟或疼痛、小便發黃、大便偏干等癥狀,可以斷定為腎虛問題。
- 股陰痛
股陰痛,指大腿內側發生疼痛癥狀,可為單側或雙側。《黃帝內經》中就有股陰痛的記載。大腿內側是腎經經筋經過的部位,如果腎的精氣虛損,經筋就得不到充分滋養,循行部位就會出現疼痛。如果大腿內側疼痛發涼,日久不愈,并且伴有四肢不溫、畏寒怕冷、腰酸腰痛、足膝無力的癥狀,或者大腿內側抽掣冷痛,連及陰囊,或者遺尿、脫肛,嚴重者下肢無力或肌肉瘦削、耳鳴失聰,一般可以斷定是腎虛。
4?腎俞穴處疼痛
腎俞穴是腎的背俞穴,位于膀胱經上,在背部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腎俞穴是腎臟之氣輸注于背部的穴位。臨床上,當出現腎虛問題時,腎俞穴就會有疼痛、酸脹、麻木等感覺。
- 京門穴處疼痛
京門穴是腎的募穴,為膽經的穴位,位于胸腹部第12肋骨游離端的下方。京門穴是腎臟之氣輸注于胸腹部的穴位。臨床上,當腎精不足時,京門穴處就會有疼痛等異常感覺。如果京門穴處出現疼痛或酸、麻、脹等感覺,應考慮腎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