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和衰老的關系
(1) 傳統認知:中國傳統的抗衰老方法,特別強調整體抗衰老,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顏面、五官、毛發、肌膚、爪甲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想面容靚麗動人,皮膚潤澤富有彈性,頭發烏黑光亮,衰老延緩,青春常駐,必須身體健康,臟腑功能旺盛,氣血充足。
(2) 中醫學觀念:中醫學認為,人有五臟,即心、肝、脾、肺、腎;又有六腑,即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它們深居胸腹之中,卻能把制造的精微物質源源不斷地上奉給頭面部,是因為臟腑與面都有其相應的聯絡部位,面部皮膚靠臟腑之氣滋養;另外,通過面部相應部位皮膚的改變便可測知臟腑的功能強弱。所以,人的面部猶如一臺顯示器,透過顯示器的屏幕可以獲得五臟六腑功能的狀態,氣血的盈虧,心靈深處的情感變化,飲食五味的好壞,從而獲得健康狀況的信息。
(3) 心臟與頭面皮膚:心臟在人體內主宰血液的運行,滋養頭面及皮膚,使面部皮膚紅潤靚麗光澤。中醫學有“心主血脈,其精華在面”的理論。現代醫學同樣認為,血液能在體內循環不止,主要靠心臟泵的作用。面部皮膚的特點是脈絡極其豐富,所以,心臟功能的盛衰,容易在面部表現出來。若心臟功能正常,面部血液循環旺盛,則面色紅潤;若心臟功能不足,則面部萎黃無華,甚至枯槁無澤。若面部及口唇發組,多為心血瘀阻;面部皮膚赤紅,多為心火旺盛。
(4) 肝與頭面皮膚:中醫學認為,肝有藏血和疏泄情志的功能,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肝有儲藏血液和調節血流量的作用,所以,肝有人身的“血庫”之稱。血液在全身的流通量隨著人體的活動情況而有所增減。在激烈活動時,全身各部位的血液量增加,休息和睡覺時,由于全身各部分運動減少,需要能量也相應減少,大量血液歸于肝。若肝血充足,則面部皮膚紅潤細嫩。肝病失其藏血,血陰兩虧,面部皮膚會出現黃色或青灰色。
肝的另一個功能是疏泄情志。肝具有喜條達而惡抑郁的特點。肝疏泄功能正常,心情愉快,則氣血調和,面部皮膚會紅潤。肝失疏泄,則精神情志失常,如急躁易怒或恐懼膽怯,面部皮膚會出現青色或黃褐斑。
(5) 脾與頭面皮膚:脾與面部皮膚的關系在于脾為氣血化生之源,而且脾有輸布營養物質的功能。人體全身各組織系統及皮膚肌肉皆賴脾養。所以,古人有“脾主四肢”“脾主肌肉”之說。中醫學稱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脾與胃的功能正常,氣血化生功能旺盛,生命才能得以維持,肌肉皮膚才能有充分的營養而健壯,面部才能容光煥發;若脾胃虛弱,不能將食物轉化為精微物質,人會出現精神萎靡、面色萎黃,或面如土色、晦暗無華。
(6) 肺與人體面部皮膚:肺有“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等功能。人體正常活動與呼吸依賴于肺。同時,在美容與抗衰老方面,肺功能是否正常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毛發的堅固、皮膚的潤澤,全靠肺氣的宣發和滋養,肺氣充足,則聲音洪亮,皮毛榮潤。肺氣虛弱,則出現聲低懶言,皮毛易于脫落,皮膚粗糙。肺有熱,則容易長座瘡。
(7) 腎與面部皮膚:腎與面部皮膚的關系在于“腎藏精”,精是人生殖、發育的根源,“腎主水”,以維持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腎為生命之根,所以,中醫學有“腎為先天之本”的說法。
腎功能正常,則面部皮膚紅潤而有彈性,精力充足,骨骼堅韌,牙齒堅固。腎氣虛損,則水飲泛濫,面部皮膚松弛,眼瞼水腫,皮色黑暗無澤,牙齒會過早脫落,頭發會早白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