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指由于外傷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質部分或完全斷裂的一種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壓痛,局部腫脹和出現瘀斑,肢體功能部位或完全喪失,完全性骨質尚可出現肢體畸形及異常活動。中醫對骨折有“疾骨”、“疾脛”等病名的記載。在治療上中醫認為骨折的早、中期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中、后期以接筋續骨、舒筋活絡為主。采用具有相應作用的中藥進行先熏后洗,可收到滿意的臨床效果。中藥外洗在拆除夾板或石膏后便可開始,但開放性骨折創口未愈合者,禁止外洗。
藥浴配方大全:
- 方一
材料:自然銅30克,骨碎補30克,透骨草50克,紅花30克,蘇木30克,土鱉10克。
制法:將自然銅、骨碎補、透骨草、紅花、蘇木、土鱉加水2500毫升,煮沸20分鐘,去渣,趁熱熏蒸患處,待藥液適溫后浸洗患處,每日1?2次。
效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用于骨折早、中期見瘀腫未消,患處疼痛者。
- 方二
材料:透骨草、伸筋草各30克,澤蘭、劉寄奴各15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加水適量,煎沸,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熏洗患處。每次熏洗15?30分鐘,每日熏洗3次。
效用:散瘀活血止痛。主治骨折愈合后,關節僵硬者。
- 方三
材料:當歸、透骨草、花蕊石、赤芍藥、天仙藤各15克,蒲公英、蘇木、紫花地丁各12克,沒藥、芙蓉葉、白及、劉寄奴、生蒲黃各10克,紅花、茜草各6克,桂枝5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加清水5升,煮沸15?30分鐘。過濾去渣,取汁倒入盆內,趁熱以熱氣熏蒸患處,待藥溫降至40七?50弋可浸洗患處。也可用兩塊毛巾交替浸濕敷于患處,每次1小時,每日1?2次。翌日熏洗仍用原藥液加熱,湯液減少時可適當加水補充。
效用:行血散瘀,消腫止痛。主治骨折后骨痂已形成、軟組織損傷所發生的局部瘀血腫脹疼痛者。
- 方四
材料:當歸、天仙藤、透骨草、雙鉤藤、雞血藤各15克,白及、伸筋草、蘇木、赤芍藥、蒲公英、乳香、劉寄奴各10克,木瓜、紅花、艾葉各6克,桂枝5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加清水煮沸15~30分鐘,過濾去渣,取汁倒入盆內,趁熱以熱氣熏蒸患處,待藥溫降至40P?50力時再浸洗患處。每次30分鐘,每日1次。翌日熏洗仍用原藥液加熱,湯液減少時可適當加水補充。
效用:舒筋活血,通絡散瘀。主治骨折臨床愈合無明顯腫痛及軟組織損傷、關節炎、肢體功能障礙等。
- 方五
材料:桂枝、木瓜、伸筋草、絡石藤、桑枝各10克,荊芥、防風、川莒各6克,淡附片4克,五加皮12克,雞血藤15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加清水適量,煮沸10分鐘,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熏洗患處。每次約30分鐘,每日1~2次。
效用:舒筋活血,消腫止痛。主治閉合性骨折。
- 方六
材料:蘇木、當歸、三棱、川椒各10克,雞血藤、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桑寄生、續斷、天仙藤各15克。
制法:將上述藥物加水1.5升,煮沸20-40分鐘后過濾去渣,將藥液倒入盆內,先以蒸氣熏蒸患處,待藥液稍溫,即可用毛巾蘸藥液反復擦洗患處。
效用:舒筋活絡,活血化瘀,接骨續損。主治四肢骨折后期關節功能障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