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飲水,飲多少水最合適,大量飲水對腎臟的影響,是腎病患者最為關注的問題。腎臟是水代謝的主要器官,所以水腫是腎臟病患者的主要體征之一。水腫除了和腎臟病變有關以外,還和腎臟病病人水的攝入量有關。所有的腎臟病病人是否都要控制水的攝入量?這些都是困擾腎病患者的問題。
有的腎病患者,沒有明顯水腫癥狀,僅怕出現水腫,故盲目地限制飲水;有的患者認為多喝水就可以排出自己身體的毒素,因此每天都喝很多水。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
如果沒有嚴重水腫,按照出量計算出每天飲水總量即可。輕度水腫患者適當降低飲水量即可。少尿及水腫嚴重者需要進無鹽飲食,還應控制入水量,每日總入水量一般為前一日尿量加不顯性失水量。不顯性失水為經肺與皮膚所丟失的水,每日700?1000毫升。
在急性腎炎、腎病綜合征、腎盂腎炎有明顯水腫時,應限制水的攝入。
慢性進行性腎臟病患者,在疾病的終末階段發生少尿或無尿時,由于其腎臟功能衰竭,不要盲目地對水進行增加或者限制性地攝入。
慢性腎病患者心力衰竭時,水的排泄是減少的,故水的攝入量應被嚴格控制。
尿路結石的患者應大量飲水,因為尿量減少是尿路結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量飲水可以沖淡尿晶體濃度,避免尿液過度濃縮,減少沉淀的機會。一般要求患者飲水2400?3000毫升/日,使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2400毫升以上。尿量增多可促使小結石排出,同時尿液稀釋也可延緩結石增長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