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卻又是一個導致高血壓的“殺手”。大家都知道食用過量的鹽會導致血管硬化,進而導致高血壓。鹽可調節細胞外水量,而鉀、鎂、鈣可平衡細胞內水含量。如果人體缺水,細胞外的鹽分就會增加,水調節系統啟動工作就會使人感到口渴,這時就需要補充水分。同時,缺水也會使血管緊縮,因此,它才是導致血管硬化和高血壓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人認為,鹽不是導致高血壓的元兇,缺少飲水才是導致高血壓的元兇。
腎臟的功能在于過濾廢物而使尿液濃縮并保留水分,一旦腎臟判斷身體水分不足時,就會啟動腎臟的腎素系統,以便取得較多水分制造尿液。但同時也告訴身體該攝取鹽分了,這就是為什么大量出汗后應該喝礦物質水(含鹽水)的原因。水可以增加尿量,而體內過量的鹽分自然也就可以隨之排出體外。多飲水會降低患自發性高血壓的概率。
- 高血壓患者應少量多次喝水
不少高血壓患者發現,在一次喝下太多的水后,血壓就會驟然升高,同時還會出現頭暈、惡心、嘔吐等一系列“水中毒”癥狀。攝入的大量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使血壓升高。此外,如果腦血管里有過多的水分進入腦細胞,顱壓就會迅速增高,以致出現頭暈等癥狀。假如喝的是純凈水,血液及細胞吸納水分的速度會更快,也因此更
容易出現上述不良反應。因此,高血壓患者盡量不要一次喝過多的水,尤其不要大量喝純凈水(喝白開水和富含礦物質的礦泉水更適宜);要培養少量多次喝水的習慣,如在起床后、午間、傍晚和入睡前各喝一杯水等。
- 血壓偏低要多喝水
對于低血壓患者來說,多喝水不僅不會出現不適癥狀,還能幫助血壓回升。英國皇家醫學院的研究指出,當人們體位發生改變(如突然站立)時,血壓會急劇降低,此時可通過喝水來克服。因為血管內的血液就像自來水管里的水一樣,水的壓力取決于水容量和水管的粗細,水管越細,水對水管壁的壓力越大。血壓也是如此,當血管擴張時,血壓下降;血管收縮時,血壓升高。而低血壓患者如適量多飲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加強管壁壓力,升高血壓。低血壓患者可適當增加鹽的攝入量,其目的之一也是增加其飲水量。清晨喝一杯淡鹽水有助于血壓的提升。需要指出的是,喝水雖有助于血壓升高?但并非適合于所有的低血壓患者。另外,貧血、心臟病、糖尿病、中風等也容易并發低血壓。因此,低血壓患者應該先找醫生檢查,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繼發性低血壓以便做相應治療。減少排尿的次數,并不是很明智的方法。水有利尿作用,可防止結石的發生和細菌的感染等。所以,膀胱炎患者要多飲水,這樣不僅對膀胱炎有好處,而且對預防膀胱癌很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