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的形成過程是某些因素造成尿中晶體物質濃度升高,使其溶解度降低,呈過飽和狀態,析岀結晶并在局部生長、聚集,最終形成結石。
- 結石形成
(1)過飽和耳犬態的形成。見于以下原因:①尿量過少。②尿中某些物質的絕對排泄量過多,如鈣、草酸、尿酸、胱氨酸和磷酸鹽等。③尿pH變化。尿pH下降(V5.5)時,尿酸飽和度升高,尿pH升高時,磷酸鈣、磷酸錢鎂和尿酸鈉飽和度升高。
(2)尿中結晶形成抑制物減少。正常尿液中含有某些物質能抑制結晶的形成和生長,如焦磷酸鹽抑制磷酸鈣結晶形成,黏蛋白、檸檬酸和鎂則抑制草酸鈣結晶形成。尿中這些物質減少時就會形成結石。
- 成核作用。包括同質成核和異質成核。同質成核指一種晶體的結晶形成。以草酸鈣為例,當出現過飽和狀態時這兩種離子形成結晶,離子濃度越高,結晶越多越大。異質成核指如兩種結晶體形狀相似,則一種結晶能作為核心促進另一種結晶在其表面聚集和生長。如尿酸鈉結晶能促進草酸鈣結晶形成和生長。尿中結晶形成后則停留在局部生長從而發展為結石。小的結晶和小結石可被尿液沖流而排出體外。
- 有機基質。有機基質能促進結晶黏合形成一定形狀的結石。
(5)其他因素。
- 鈣尿。持續高鈣尿是腎結石患者最常見的獨立異常因素,所引起的結石多為草酸鈣結石,糾正高鈣尿能有效地防止腎結石的形成和復發。
- 草酸尿。正常人每日尿草酸排量為15?60毫克。草酸是除鈣以外腎結石的重要組成成分。
- 尿酸尿。正常人一般每日尿酸掃E量為13毫摩爾。高尿酸尿是10%?20%草酸鈣結石患者的唯一原因,有人稱之為“高尿酸性草酸鈣結石”,并作為一個獨立的腎結石類型。
- 尿pH。尿pH改變對腎結石的形成有重要影響。尿pH降低有利于尿酸結石和胱氨酸結石形成;而pH升高有利于磷酸鈣結石(PH>6.6)和磷酸笹鎂結石(PH>7.2)形成。
- 尿量。尿量過少則尿中晶體物質濃度升高,有利于形成過飽和狀態。約10%腎結石患者每日尿量少于1升。
由此可知,缺水使體液減少,尿液濃度過高,尿酸鹽結晶和鈣質沉積而形成結石。所以,腎結石的形成是與長期脫水有密切關系的。要想預防腎結石的形成必須多飲水,如果已經出現了腎結石,為避免結石繼續增大或使結石排出體外,就要飲足量的水。尤其是要飲優質水、建康水。腎結石成分分析:腎結石依其化學成分大致分為含鈣結石和不含鈣結石。含鈣結石占80.95%,主要由草酸鈣和磷酸鈣組成。除大量飲水外,尚需根據結石成分調整飲食。
- 腎結石病人的飲水,腎結石多喝水有用嗎?
(1)飲水量。成年男性患者飲水量為2500?3000毫升/日,女病人、心肺腎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為2000?2500毫升/日,小兒酌減。夏季可適當增加飲水量,維持尿量2000?3000毫升/日o
(2)飲水方法。飲水量要分布全天,結石成分的排泄多在夜間和清晨出現高峰,因此除白天大量飲水外,睡前、睡眠中起床排尿后也需飲水300?500毫升。一般一次飲水30()毫升左右,活動時可略增加飲水量,多飲水可沖洗泌尿系統結石,也可稀釋尿液,改變pH,如長期酸性尿(尿pH<515)易出現尿酸結石,若長期尿pH>6.6,易出現磷酸鹽結石,同時易形成磷酸鞍鎂結石。
(3欣用水。宜用溫度適宜的磁化水(使用磁化杯),因磁化水具有較強的溶鈣能力,能降低鈣鹽的飽和度,抑制鈣結石的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