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確認的口里“干渴信號”
這一理論由巴特曼博士提出。①無緣無故地感覺疲勞。水是身體能量形成的主要來源。人所食之物產生的能量是通過水解過程產生的,神經傳遞的能量和使生理功能運轉的各種身體指令,其來源都是水分產生的電能,缺水故感覺疲勞。②面部潮紅灼熱感。身體脫水時,大腦因缺水而迫使與其相連的血管擴張而獲得水分,而且面部是受體中樞,集結了大量的神經末梢。或者說,臉是大腦的延伸,具有高度敏感的功能,神經末梢需要水分“灌溉”,缺水會使臉部血液循環加快而面部潮紅灼熱。酒精會使大腦脫水,所以嗜酒者常面部潮紅鼻子通紅,這種紅鼻子和紅面孑蹴是脫水的癥狀。
- 情緒變化
(1)心情煩躁或焦慮。
有的人在某一特定的時刻,心情煩躁,莫名其妙地發脾氣或有焦慮感,這常是缺水大腦能量不足所致。若請他喝一杯水,就能讓他很快平靜下來,態度變得溫和而安靜。
(2)沮喪和抑郁。
氨基酸是身體的“本錢”.具有多種功能,神經傳遞是其重要功能之一。脫水會連續消耗某些氨基酸,若體內缺乏氨基酸,大腦會無力承擔起它的職責。另外,因缺水使尿液不足,體內新陳代謝產生的有毒物質無法排出體外。這會使人們產生沮喪的感覺.久而久之會產生抑郁。
- 精神萎靡不振
(1)感覺昏昏欲睡。
如果水分不足,新陳代謝產生的有毒廢物不能及時得到清理,腦細胞不能承受酸性物質大量堆積,就會昏昏欲睡。
(2)精力難以集中。
精力集中時大腦需要能量,水分不足會使大腦缺乏能量,從而使精力難以集中。大腦的水分供應越充足,產生的能量也就越多,記憶庫里就可以儲存更多的新信息。注意力不集中常見于兒童,就是由脫水導致的,因為兒童往往愿意以碳酸飲料取代飲水。
- 容易失眠
尤其是老年人,身體缺水,夜里很難睡好。若睡前補足水分,睡眠就會正常。
- 對咖啡、茶、酒和飲料的渴望
對飲料的過度渴求,往往使簡單的事情復雜化,這是一種條件反射的結果。因為身體缺水大腦把身體對水分的需要與飲料聯系在一起,渴求這些飲料以滿足缺水的需求。其實,這時若以飲料取代水,只會使身體進一步脫水。
另外,缺水還有很多其他異常感覺和不適,如腰痛、頸部疼痛、消化道潰瘍,會使血壓升高,可出現哮喘和過敏,使血糖升高等。當出現這些情況而就醫時,醫生肯定會一味地用化學藥物讓這些信號“閉嘴”。若某醫生能認識到是缺水所致,告訴你沒有病,只是缺水了,你又會半信半疑。當這個錯誤持續下去,脫水癥越來越明顯,用藥越來越多,藥物對身體的損傷越來越嚴重,藥物的不良反應也越來越明顯。這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了。所以人們必須改變認識,不管是醫者還是患者必須改變這種觀念,充分認識水在人體中的重要作用,認識缺水后身體出現的各種癥狀,切不可認為只有口渴才是缺水,只有口渴了才喝水。
觀念改變后,對身體的一些慢性疼痛,不要盲目用受傷或感染來解釋,應首先把它視為慢性缺水,哪一部位疼痛,哪一部位就缺水。如果識別不了身體的缺水信號,這無疑會使問題復雜化,人們很容易把這些信號看成是某些嚴重疾病的表現,采用各種復雜的治療手段,患者被迫接受各種藥物治療。
慢性疼痛包括消化不良性疼痛、風濕性疼痛、心絞痛、腰部疼痛、間歇性跛行、偏頭痛和持續性頭痛、腸炎疼痛和與其相關的便秘,等等。對這些疼痛之癥,應首先用調整日常飲水量的方法來治療,每24小時飲水不少于2?5升。當然前提是先確認病人的腎功能是否有足夠的排尿能力,以避免水在體內的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