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初和古羅馬時期的水凈化技術
在遠古時期,人們已初步意識到應該飲用衛生、干凈的水才安全。在《圣經》里有幾處提到水的純凈。在《創世紀》里寫道:當雅各碰到牧羊女瑞克時,幫她移開井口的石塊,以便讓她的羊群飲水。這石塊的作用很可能就是為了保持井水清涼、潔凈。《列王紀》講述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水凈化的實踐。耶禾闔的市民到預言家伊麗莎那里抱怨他們的水不能飲用,不能澆灌作物,這位預言家讓他們帶一碗“鹽”倒入井水里,井水于是被“治愈”并可以使用。盡管這“鹽”的確切含義不很清楚,但《圣經》里這段“治愈”水的描述表達了消毒和水處理的初始含義。后來預言家伊澤凱又提到“治愈”受污染的水以及所帶來的好處。在《舊約全書》所描述的時期里,提高飲用水的安全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保障公共衛生。在《圣經》“利未記”和“申命記”中,描述了保障公共衛生的具體方法,主要的措施是將糞便置于遠離人群居住的地方。
早在公元前,巴勒斯坦司法當局提出,蓄水池和水井要保持干凈,不得往井里扔廢物。水井周圍25米之內不得有焚燒爐、糅革或者動物屠宰場。《新約全書》里講述了受污染的水能致病:水用三遍而蟲生,許多人因水而死,因為水變苦了。在干凈、流動的水里洗禮意味著凈化O
在這一時期,古希臘哲學家希波克拉底提到泉水和雨水比死水對人體有益,“當一個人來到陌生的城市,他必須十分注意當地居民所飲用的水”。
古羅馬是古代史上最重視公共健康和水質衛生的國家,人們付出極大的努力尋找和選擇水源。古羅馬城由9條水渠從附近郊區的山上輸水進城。弓冰渠的沿途每間隔一定的距離設有水池起沉淀作用,水池內還有沙子和石頭起過濾作用(與現代水處理流程中的過濾很相似)。羅馬城內有混凝土建成的大型水池,水從這里被用水管輸送到富人家里和公用水井供市民取用。到公元3世紀末,全城共有1300多口公用水井。為了保持公共衛生,設計了專門的下水道用來收集生活污水、雪水和雨水并將這些水輸送至低洼的沼澤地。還有專門的官員負責管理輸水管道和清洗街道。即使在戰爭時期古羅馬人也確保水源未受到污染。
古羅馬每征服一地,都要建造水渠把水輸入城市。由此,羅馬人將他們關于清潔飲水和講究衛生的知識傳播到當時世界上的其他地方。
- 飲用水消毒技術的發展歷史
歷史研究表明,埃及人首先采用明磯去除水中的懸浮物。一份4000年前的古印度文件給出了最早的飲用水標準,該報告指示,在飲用不干凈的水之前應將水煮沸,或在日光下曝曬,或將一塊灼熱的銅放在水中浸泡數次,然后采用土制容器將水過濾和冷卻。據歷史記載,波斯的法規規定,飲用水必須貯存在銅器或銀器之內。希臘醫師Hippocrotes指出了水對健康的重要性,但他更著重于選擇較佳的水源,而不是注重對水的處理。公元8世紀,阿拉伯化學家Geber采用蒸謂法來凈化水。公元11世紀,波斯醫師Avicenna推薦旅行者要飲用用布過濾后的水或開水。1627年,英國科學家F-Bacon提出了多種凈化水的方法,包括滲濾、煮沸、蒸tg和混凝。
在18世紀80年代中期細菌致病理論建立之前,人們認為臭味是疾病傳播的媒介,并據此發展水和污水消毒的實踐。
19世紀下半葉,英美出現了許多報道和專利,多涉及用電壓、磁場、電流、氯、高猛酸鉀和次氯酸進行水處理。人類主動地利用化學藥劑殺菌消毒是從19世紀初開始的。1820年發明漂白粉后,人們將其應用到飲用水消毒和感染創傷治療上,效果良好。這是化學殺菌消毒法的第一個里程碑。此后,人們在飲用水消毒劑方面又開發了第二代消毒劑二氯異氧脈酸和第三代消毒劑三氯異氧際酸,它們目前僅用于小規模的消毒。二氧彳七氯被稱作第四代殺菌消毒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