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水污染類型-水污染有哪幾種類型

                  根據198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的含義為“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稱為水污染”。當排入水體的污染物超過水體的自凈能力時,就會導致水體污染。

                  水體的凈化或自凈能力系指污染物進入水體后,通過其自身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作用,使污染物的總量減少或濃度降低,從而使水體部分或全部恢復原狀的現象。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生活污水污染、工業廢水污染和農田徑流污染。水污染與大氣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有著密切關系,污染物可以在三種污染狀態中相互轉化。例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可以被降水溶解而進入水體,固體廢棄物中的有機物、重金屬、有毒物質也可以被降水淋出進入水體。此外,火山噴發等自然因素也可能導致水污染。

                  造成水體污染的物質有:無機污染物,包括酸、堿、無機鹽等;有機污染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碳氫化合物、合成洗滌劑等;有毒物質,包括重金屬(鉛、鋸、汞、鎘等)、鹽類、氧化物、氟化物、五申化物、酚類、多環芳坯、多氯聯苯、有機農藥等;致病微生物,包括各種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此外,還有熱電廠造成的熱污染、核電廠帶來的放射性污染等。水污染有哪幾種類型:

                  1?酸堿污染

                  水的酸堿度一般用pH值來表示,pH值等于7時水呈中性(不酸也不堿),大于7時為堿性,其值越高水的堿性越強;小于7時為酸性,其值越低則水的酸性越強。

                  2020082211140972

                  液態的水中總存在少量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不同酸堿度的水中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的濃度各不相同,但二者濃度的乘積總是不變的,等于1x10-14mol/L(1摩爾的氫離子重約1克,1摩爾的氫氧根離子重約17克)。當氫離子濃度大于氫氧根離子濃度時,水溶液呈酸性;氫氧根離子濃度大于氫離子濃度時,水溶液呈堿性;氫離子濃度等于氫氧根離子濃度時,水溶液為中性。所以化學上用氫離子的濃度表示水溶液的酸堿度。因為氫離子濃度數值極小,直接用摩爾濃度表示十分不便,于是就采用氫離

                   

                  子摩爾濃度數值的負對數表示。例如,pH值等于7表示水溶液中氫離子濃度為1x10-7mol/L,此時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濃度相等,溶液呈中性。

                  一般天然水體的酸堿度適中,pH值在6?9。如果有酸性或堿性廢水排入,使水體的pH值發生變化,超出了此范圍,就會造成污染。

                  酸性污染源主要來自酸性工業廢水排放和酸雨。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5.6的降水,是由于大氣中的酸性物質(例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溶入雨水中造成的。大氣中的酸性物質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自然因素,如火山噴發,但目前發生的概率較低,是次要因素;二是人類大量燃燒煤或石油,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酸雨主要分布在工業和人口集中的城市地區,這使得其危害更加嚴重。酸雨可以隨大氣環流長距離輸送,因而成為區域環境問題和跨國污染問題。

                  酸性污染使湖水或河水的pH值降到5以下時,魚的繁殖和發育會受到嚴重影響.底泥中的重金屬可被溶解到水中,毒害魚類。水體酸化還可能改變水生生態系統。常飲酸性水會導致人的酸性體質,不利于健康。偏酸性的水(pH值6—7)可使輸配水管網腐蝕,水中鹽分、鐵、猛含量增加,色度增高,硬度增加,口感發咸,有異味。過酸的水(pH值低于6)可能導致對人體的損傷。

                  堿性污染主要來自印染、制藥、煉油、堿法造紙等工業排放的堿性廢水。堿性污染會破壞水體生態環境,水的pH值偏高則口感發苦,長期飲用偏堿性(pH值大于8.5)的水會導致人體堿中毒,出現神經肌肉興奮度增高,表現為手足搐搦、四肢發麻等。嚴重堿中毒還可引起低鉀血癥,出現心臟病變。

                  1. 無機鹽污染

                  無機鹽由金屬離子和酸根組成,是金屬與無機酸反應生成的化合物,或無機酸與堿中和反應的產物。無機鹽的污染主要來自工業廢水的排放,此外,酸性或堿性廢水互相中和,或與土壤中的鹽反應也會使水中的無機鹽增加。無機鹽污染的危害主要表現為重金屬和有毒物質污染的危害。此外,無機鹽污染可使水的總含鹽量和硬度增加,使加熱設備結垢,能耗增加,熱交換設備結垢堵塞,嚴重時使設備報廢。總含鹽量和硬度的增加還會導致水的口感發苦,易使人得結石類疾病。磷酸鹽和氨態氮是一類特殊的無機鹽,能導致水體富營養化,造成水質嚴重污染。

                  1. 有機物污染

                  有機物是碳氫化合物及其與其他元素或功能團發生取代反應的產物,主要有烷類、炷類、烯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有機物是生命活動的產物,其特征一是碳元素和氫元素同時存在,二是碳與氫通過化學鍵直接相連。有機物分為天然和人工合成兩類,天然有機物來源于生命活動,人工合成有機物來源于現代工業。

                  天然有機物大部分是可以生物降解的,自然水體對天然有機污染具有一定的自凈能力。進入水體的污染物不超過其自凈能力時,水體保持良性狀態。如果污染程度超過了水體的自凈能力,水體呈現被污染狀態,其表現為水中有機物濃度增加,溶解氧降低,水質發黑變臭,水生生態受到破壞。

                  人工合成有機物大部分對人類及動植物有毒,且難以生物降解,極低濃度的人工合成有機物就會對生命造成相當嚴重的危害。人工合成有機物只能通過沉降、吸附、生物富集等手段從水中去除,但有毒物質仍然存在,如果處置不當仍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1. 有毒物質污染

                  有毒物質的污染主要來自工業廢水的排放和工業廢渣的淋溶,包括重金屬和有毒礦物元素。這些物質其中許多是生物生長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污染造成有毒物質在水中濃度增加,威脅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命。水中的有毒物質可以通過食物鏈富集,因此,即使濃度很低(幾億分之一)也會造成嚴重的危害。人類處于食物鏈的頂端,因此有毒物質對人類的危害也最嚴重。

                  1. 生物污染

                  生物污染主要指致病微生物污染,包括病毒、細菌和寄生蟲,主要來源為人類和動物的糞便。生物污染可引起人類和動植物暴發介水傳染病,一旦發生,來勢兇猛,對社會、經濟、生態的破壞十分嚴重。加強城市污水和醫院污水、醫療垃圾的處理,是控制介水傳染病發生的有效手段。

                  1. 熱污染

                  熱污染是指天然熱能或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廢熱進入水體所造成的污染,熱污染所造成的水體環境破壞叫作熱污染危害。如火力發電廠、煉鋼廠、化工廠及造紙廠等排放的生產廢水中均含有大量廢熱。這些熱量不斷流入地面水系,會使一些地區的地面水溫度升高到35七~4()七。水溫升高,會導致水中溶解的氧減少,引起水中魚蝦等水生物死亡。水中處于缺氧狀態,還可使厭氧菌大量繁殖,加重有機物腐敗.進而影響周圍環境的生態平衡。

                  間接引發疾病的現代研究表明,許多流行性疾病,如流感、傷寒、流行性出血熱等,在一定程度上都與熱污染有關。因為熱污染常會引起一些致病微生物的滋生繁殖,給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如1965年澳大利亞曾流行一種腦膜炎,罪魁禍首是一種能引起腦膜炎的變形原蟲。這是因為該地的發電廠排出的熱水使河水溫度增高,導致這種變形原蟲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從而引起這種腦膜炎的流行。

                  熱污染首當其沖的受害者是水生物,由于水溫升高使水中溶解氧減少,水體處于缺氧狀態,同時又使水生生物代謝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熱效力作用下發育受阻或死亡,從而影響環境和生態平衡。水溫升高對魚類的影響最大,可引起魚類的種群改變或死亡。

                  我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沖規定,人為造成的環境水溫變化,周平均最大溫升不超過1力,最大溫降不超過2七。

                  1.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是指原子裂變而釋放出射線的物質屬性。具有這種性質的物質叫放射性物質。放射性物質種類很多,鈾、社和鐳就是常見的放射性物質。放射性物質衰變時可從原子核中釋放岀對人體有危害的a射線、P射線、7射線、X射線等。其中了射線與X射線都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對人的危害最大。

                  放射性的強弱用居里(Ci)、倫琴(C/kg)、拉德(缺1)或雷姆(wm)等計量單位表示。居里是放射性物質放射源的強度單位,1居里相當于每秒衰變3.7X10”次;倫琴是X或丫射線照射量的專用單位,1倫琴的照射量能在1千克空氣中產生2.58x10-4(庫侖)電荷;拉德是吸收劑量專用單位,1拉德等于電離輻射給予1千克物質以10一2(焦耳)的能量;雷姆是劑量當量的專用單位,用來衡量各種輻射所產生的生物效應,田可種類的電離輻射劑量,如其生物效應相當于1說的X射線或丫射線。

                  人類核活動導致水的放射性增高,或放射性物質進入水體,導致水體的放射性污染。水體中的放射性物質主要來自核動力工廠排出的冷卻水,向海洋投棄的放射性廢物,核爆炸降落到水體的散落物,核動力船舶事故滯漏的核燃料,醫院放射性診療排放的廢水等。開采、提煉和使用放射性物質時,處理不當也會造成污染。

                  過量的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會發生急性或慢性的放射病。輕者頭暈、疲乏、脫發、白細胞減少或增多、血小板減少;重者會引起惡性腫瘤、白血病及骨、肺、甲狀腺癌變,損害其他器官,如骨髓、生殖腺,甚至死亡。此外,放射性污染還能引起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嚴重威脅人類健康。

                  (5)
                  上一篇 2020年8月25日 10:29
                  下一篇 2020年8月25日 10:32
                  返回頂部

                  1. <div id="ekwzd"></div>
                    <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div id="ekwzd"><ol id="ekwzd"></ol></div>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em id="ekwzd"><ol id="ekwzd"></ol></em>

                            1. <div id="ekwzd"><label id="ekwzd"></label></div>
                              <div id="ekwzd"></div>
                              1. <em id="ekwzd"></em>
                              2. <em id="ekwzd"><label id="ekwzd"><form id="ekwzd"></form></label></em>
                              3. 欧美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