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色度和濁度有什么關系嗎 ?水中呈現色度的物質可以是溶解的也可是不溶解的物質。水中含有富里酸等會呈現黃色系、水中含有藻類等物質時會呈現綠色系,工業廢水由于來源不同顏色各異。
所有雜質構成的水色稱為“表色”,就是沒有經過沉淀(或離心)的原始顏色,如常見的淡黃色、黃色、綠色等。
把水中懸浮著的雜質去除之后得到的顏色稱為真色。天然水和飲用水一般進行真色的測定。測定較清潔水樣時,一般使用鉗鉆標準比色法和銘鉆比色法(當水樣比較渾濁時,先靜止澄清或離心分離去除產生渾濁的物質,但不能使用有吸色可能的濾紙。此外,還要注意測定時需注明pH值。)如果原水取自受工業污染的地面水和工業廢水,一般采用文字描述和色度值描述相結合,使用的檢測方法為稀釋倍數法和分光光讀法。
濁度一般是指水中存在一些雜質能引起水的渾濁,這種渾濁的程度稱為濁度。水中濁度的產生來源主要是泥沙、黏度、微生物等。當水中濁度較大時使用“固體懸浮物質濃度”這個指標來評價。我國現行飲用水衛生標準中規定濁度不大于1NTU,色度不大于1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