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水煮時間長了還能喝嗎?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有喝開水的習慣。將水燒煮至沸騰,能夠殺滅細菌和部分病毒以及去除可揮發的有機物,但是,燒開水的過程無法去除水中的重金屬、結成的水垢和沸點較低的污染物質。
使用液氯消毒是我國自來水廠使用多年的消毒技術,液氯的投加很好地控制了水體中的病原微生物問題。但是,隨著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新奧爾良市的自來水中發現了氯仿的存在開始,自來水氯化消毒的負面作用開始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氯化消毒副產物(CDBPs)是指在自來水加氯消毒的過程中產生的一類危害人體健康的化合物。最早的氯化消毒副產物是在美國和荷蘭發現的氯仿等三鹵甲烷(THMs)類有機物,隨著對三鹵甲烷(THMs)和鹵乙酸(HAAs)的深入研究,到目前為止已經確認的在飲用水消毒過程中產生的具有“三致”作用(“三致”作用是指致畸、致癌、致突變作用;“三致”物質是指對人體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作用的物質)的消毒副產物已經超過500種。
一般情況下,加氯消毒后的出廠自來水中含有10多種鹵代怪等有害物質,由于加氯消毒是末端處理,所以想把有害物質降低到盡可能低的濃度范圍,煮沸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當水溫達到100七時,水中原有的鹵代怪和氯仿的含量約為100微克/升(超出國家標準),當水沸騰3分鐘后,這兩種物質濃度才降低至國家標準之內。如果讓水繼續沸煮,鹵代怪和氯仿的含量還會有所下降,但是,水中其他不揮發性的物質的數量卻會增長,同樣對人體有害。燒開水并不能蒸發所有類別的鹵代消毒副產物。因此,燒開水以沸騰3分鐘左右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