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員應該補充什么?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時丟失水分很多,跳上1小時的有氧舞蹈所流失的汗液,竟然接近1瓶小包裝的礦泉水。運動的流汗量主要與運動環境及運動強度有關,運動強度越高,運動環境的空氣流動性越差,流失的汗液也就越多。一般人經常進行的運動,以跳1小時的有氧舞蹈、中低強度的慢跑為例,通常在運動后流失500毫升左右的汗。如果是在烈日下打籃球或提高運動強度,流失的水分則可能將近1000毫升。此外,運動員在運動后身體流失大量水分,血液中鹽的濃度就會隨之升高,并增加心血管運作的負擔,因此,如果不適時補充水分,便會連帶影響到心血管功能的運作。
因為運動而流失的大量水分,需要通過喝水來補充。補充水分應該分為前、中、后三個階段,運動前補充500毫升左右的水。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前運動員都不能過多地喝水。因為在長跑時口服飲料每小時被吸收的量不超過800毫升,因此即使喝多了,也吸收不了,反而存留在胃中。胃中水多了會出現以下幾種狀況:運動時水隨著身體震動而晃動,使人感覺很不舒服;胃液被沖淡,影響消化;水被大量吸收進入血液后增加心臟負擔;血中水分過多時.為了保持平衡,需加強排汗、排尿,從而也加重了胃、皮膚等排泄器官的負擔。運動員在運動中每10?15分鐘間斷補充100~150毫升的水,運動后盡量補充。由于水分從攝取到進入腸胃道,接著被人體吸收,需要20?30分鐘,因此一次喝下大量的水,反而會使水集中在胃里,不能真正達到補充水分的目的。
由于運動后會使人體流失如鈉、鉀之類的電解質,使得人體處于不平衡的狀態,這時候飲用的水分,常常會直接排出體外,而不能被良好地保存在身體里,供身體運用。由于電解質流失,使得人體的壓力不平衡,這時候除了需要補充水分,更需要補充適當的電解質,以幫助人體體內的壓力回復到平衡的狀態,使攝取的水分被保留在體中供人體運用。如果是1小時之內的運動,電解質流失的情形可能尚未多到需要補充的程度,此時飲用一般的開水就可以達到解渴與補充的目的。但是,當運動持續1小時以上,且強度較高時,最好能飲用適量的運動飲料或是添加了食鹽的水作為補充,即由攝取飲料中的鈉、鉀成分,幫助人體回到平衡狀態。另外,水的溫度也可以低些,以8弋?12七最好,這對降低體溫和預防過熱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