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典籍對金銀花藥用價值的論述中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是非常多的,今天就《本草綱目》中所說的加以解釋。
讀起來會比較費勁,但是,本文對于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卻是最可靠的。
(一)《本草綱目》有關論述
在浩如煙海的古醫藥典籍中,以最具代表的《本草綱目》為例。
草部第十八卷草之七記載了金銀花。
【釋名】金銀藤、鴛鴦藤、鷺鴦藤、老翁須、左纏藤、金釵股、通靈草、蜜桶藤。
【氣味】甘,溫,無毒。
【主治】有寒熱身腫。久服輕身長年益壽(《別錄》)。治腹脹滿,能止氣下(甄權)。熱毒血痢水痢,濃煎服(藏器)。治飛尸遁尸,風尸沉尸,尸注鬼擊,一切風濕氣,及諸腫毒。癰疽疥癬,楊梅諸惡瘡,散熱解毒(時珍)。(以上就是《本草綱目》中所說的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
【發明】弘景曰:忍冬,煮汁釀酒飲,補虛療風。此既長年益壽,可常采服,而《仙經》少用。凡易得之草,人多不肯為之,更求難得者,貴遠賤近,庸人之情也。
時珍曰:忍冬,莖葉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稱其治風除脹,解痢逐尸為要藥,而后世不復知用,后世稱其消腫散毒治瘡為要藥,而昔人并未言及。乃知古今之理,萬變不同,未可一轍論也。
按:陳自明《外科精要》云:忍冬酒,治癰疽發背,初發盒飯服此,其效甚奇,勝于紅內消。洪內翰邁、沈內翰括諸方,所載甚詳。如瘍醫丹陽僧、江西僧鑒清、金陵王琪、王尉子駿、海州劉秀才純臣等,所載療癰疽發背經效奇方,皆是此物。故張相公云:誰知至賤之中,乃有殊常之效,正此類也。
《本草綱目》中對于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的解釋,通俗易懂點就是:
- 抗菌和增強免疫
- 金銀花的抗病毒功效
- 抑制潰瘍功效
- 金銀花茶是老少皆宜的保健飲料,特別在夏天飲用更為適宜。
【附方】
忍冬酒:治癰疽發背,不問發在何處,發眉發頤,或頭或項,或背或腰,或脅或乳,或手足,皆有奇效。鄉落之間,僻陋之所,貧乏之中,藥材難得,但虔心服之,俟其疽破.仍以神異膏貼之,其效甚妙:用忍冬藤(生取)一把,以葉入砂盆研爛,入生餅子酒少許,稀稠得所,涂于四圍,中留一口泄氣。其藤只用五兩(木槌槌損,不可犯鐵),大甘草節(生用)一兩。同入沙瓶內,以水二碗,文武火慢煎至一碗,入無灰好酒一大碗,再煎十數沸,去滓分為三服,一日一夜吃盡。病勢重者,一日二劑。服至大小腸通利,則藥力到。沈內翰云:如無生者,只用干者,然力終不及生者效速(陳自明《外科精要》)。
忍冬圓:治消渴愈后,預防發癰疽,先宜服此:用忍冬草根、莖、花、葉皆可,不拘多少。入瓶內,以無灰好酒浸,以糠火煨一宿,取出曬干,入甘草少許,碾為細末,以浸藥酒打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湯酒任下。此藥—24—不特治癰疽,大能止渴(《外科精要》)。
五痔諸:方同上。
一切腫毒,不問已潰未潰,或初起發熱:用金銀花(俗名甜藤,采花連莖葉)自然汁半碗。煎八分,服之,以滓敷疔瘡便毒:方同上。
喉痹乳蛾:方同上。
敷腫拔毒:金銀藤(大者,燒存性)、葉(焙干為末)各三錢,大黃(焙為末)四錢。凡腫毒初發,以水酒調搽四圍,留心泄氣(楊誠《經驗方》)。
惡瘡不愈:左纏藤一把(搗爛),入雄黃五分。水二升,瓦罐煎之,以紙封七重,穿一孔。
輕粉毒癰:方同上。
瘡久成漏:忍冬草浸酒,日日常飲之(戴原禮《要訣》)。熱毒血痢:忍冬藤濃煎飲(《圣惠方》)。
五種尸注:飛尸者,游走皮膚,洞穿臟腑,每發刺痛,變動不常也。遁尸者,附骨入肉,攻鑿血脈,每發不可見死尸,聞哀哭便作也。風尸者,淫躍四末,不知痛之所在,每發恍惚,得風雪便作也。沉尸者,纏結臟腑,沖引心脅,每發絞切,遇寒冷便作也。尸注者,舉身沉重,精神錯雜,常覺昏廢,每節氣至則大作也。并是身中尸鬼,引接外邪:宜用忍冬(莖葉,鏗)數斛,煮取濃汁煎稠。每服雞子大許,溫酒化下,一日二服、三服(《肘后方》)。
鬼擊身青作痛:用金銀花一兩。水煎飲之(李樓《怪病奇方》)。
腳氣作痛,筋骨引痛:鷺鷲藤(即金銀花)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衛生易簡方》)。
中野菌毒:急采鴛鴦藤啖之,即今忍冬草也(洪邁《夷堅志》)。
口舌生瘡:赤梗蜜桶藤、高腳地銅盤、馬蹄香等分,以酒搗汁,雞毛刷上,取涎出即愈(《普濟方》)。
忍冬膏:治諸般腫痛,金刃傷瘡惡瘡。用金銀藤四兩,吸鐵石三錢。香油一斤,熬枯去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