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種狀態的水,統稱為地下水。地下水是怎么形成的?地下水的主要來源是滲入地下的降水和通過河床而滲入地下的地面水。此外,由進入土壤中的水蒸氣凝結而成的水也能形成地下水。由于巖石的結構和滲水性不同,地層按其滲水性可分為透水層和不透水層。透水層是由顆粒疏松、空隙較大的沙、砂石、沙質土壤和巖石裂隙等構成的,能滲水并能保存水的是含水層。深水層與地表相連,降水和地下水由此滲入地下,為透水層內水的主要來源。而不透水層是由顆粒細密的黏土和巖石組成的,不能滲水。透水層與不透水層相互交錯,互相承托,構成復雜的地層。
地下水按其在地層中的位置,可分為表層地下水、淺層地下水、深層地下水、泉水和其他類型的水。
- 表層地下水
位于第一個不透水層以上是最接近地表的含水層,其水量受氣溫和降水量的影響很大,水源很不穩定,時有時無,多是土水井,或者說是淺水井的主要水來源。這種水含有少量的礦物質,非常容易受到來自地表的環境污染,水質惡劣,不宜作為飲用水。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苦水,即便處理也很難飲用。
- 淺層地下水
淺層地下水是指潛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個不透水層之上的地下水,多在地面幾米到幾十米之間,通過土壤毛細孔與大氣相通。淺層地下水的水量直接由下滲的降水補給,受氣象因素的影響較大,雨季水位升高,旱季水位下降。淺層地下水受污染相對較少,水質的物理化學性質相對穩定,但溶解的氧相對較少,由于深度的不同,受污染的程度不一,經過處理可以被人們利用。
- 深層地下水
深層地下水是指潛藏在第一個不透水層以下透水層中的水。深層地下水可以承受壓力,可以成為自流水。深層地下水距離地表較深,不容易受到地表上污染物的污染,水質比較穩定,物理化學性質穩定,水溫低而穩定,細菌含量少,但鹽類的含量較高,水質較硬。平時所說的深井水就是深層地下水,水中含有較多的礦物質,對人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基本不受污染,是比較優質的飲用水。
- 泉水
泉水是由地表縫隙自行涌出的地下水°泉水又分為淺泉水和深泉水,前者就是山中流岀的淺層地表水。這樣的泉水流量不穩定,易污染,一般不能生飲。深泉水也叫自流水,可以作為飲用水使用。但有些熱泉含礦物質較多不能直接飲用,需要通過處理才能使用。
泉水為人類提供了理想的水源,同時也是許多觀賞景觀和旅游資源,如理療泉、飲用泉等。我國泉的總數可以達到10萬多處,分布十分廣泛,種類也非常豐富,各地名泉不勝枚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