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不是蔚藍色的,大氣本身是無色的,所以天空的顏色不是藍色,那么為什么我們看見的天空是藍色的呢。
當雨過天晴,人們會發現,天空異常湛藍,那景象令人心曠神 怡,而且越是晴朗,藍得越澄澈。也許有人會想大氣里面可能包含著一種藍色氣體,或者大氣本身就是藍色的。
其實天空的顏色不是這樣,大氣中并沒有什么藍色氣體存在,大氣本身是無色的,天空的蔚藍色是由于太陽光經過大氣分子和其他微粒的散射作用所造成的。
我們知道,太陽光的主要部分是由七色可見光組成的。太陽光波進入大氣圈以后,遇到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塵埃、冰晶、 水滴等,就會發生散射,這些大氣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會發光的, 但是由于它們散射了太陽光,每一個大氣分子和微粒就變成了一個 散射光的光源,向四面八方發出散射光。
在太陽光譜的可見光波中,波長較長的紅、橙、黃等顏色的光波因散射小,所以透射力最強。它們能透過厚厚的大氣層,并保持原來的輻射方向,而波長較短的紫、藍、靛等顏色的光波最容易被 大氣分子散射出來。
這樣一來,光波的分離作用就此發生,而使天空的顏色呈現蔚藍色。 但是藍天的高度是有限的,超過1萬米以后情況就不一樣了。主要是越往高處空氣越稀薄,對太陽光的散射作用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