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說起大寫數目字的來由,一般都以清代顧炎武的《金石 文字記》三《岱岳觀造像記》為依據。此書記載:“數字壹武春肆 捌玫等字皆唐武后時所改。”因此認為這些字首見于唐朝。但據同 朝代的俞樾考證,有些字隋朝就曾出現。如隋代龍藏寺碑文中曾 有“勸獎州內士庶壹萬人等”字句。又如,開元寺貞和尚塔銘中 有“開元威拾陸年”字樣。元和華岳廟題名有“壹月貳拾陸日”和 “元和拾伍年壹月”等字樣。尉遲恭碑有“粟壹仟伍佰石”字樣 等。看來,這些字的始源要追溯到隋朝。
由于這些字常見、常用,且流傳已久,所以沒有人去詳細研 究。實際上這些大寫數目字,在字形上,除了貳、叁、伍、柒四 個字中包含著二、三、五、七等部分同形字為字素(如,伍字中有 “五”字,柒字中有“七”字)外,其他各字字形都不一樣;在字義 上,這些字原來都不是指數目的量詞,它們都有各自的原義,與數 目字更是風馬牛不相及,毫不相干,只是借用同音或諧音字代替筆 畫簡單的數目字使用而已,它們各自的含義是:
壹?? 同一、專一。《左傳》:“而壹用之”,“與人之壹也。”
貳 重復。《論語》:“不遷怒,不威過。”
背叛、有貳心。《左傳》:“夫諸侯之賄,聚于公室, 則諸侯貳。”
叁 參字的另一種寫法。參加。《后漢書?郎顗傳》:“每有選用,輒參之橡屬。”
同三字。《左傳》:“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謁見、彈劾等。
⒋?? 放縱。《左傳》:“昔穆王欲肆其心。”
陳設。《詩?行葦》:“或肆之筵”。
經營工商的場所。《論語》:“百工居肆,以成其 事。,,
⒌?? 古代兵士五人或居民五家之稱。《周禮?諸子》:“合 其卒伍。”鄭玄注“軍法百人為卒,五人為伍。”《管 子?立政》:“五家為伍。”
陸 陸地。《易漸》:“鴻漸于陸”。《集解》引司馬說: “陸,跳也。”
跳躍。《莊子?馬蹄》:“龁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 之真性也。”
⒎?? 漆樹。《山海經?西山經》:“剛山,多柒木。”
⒏?? 農具名。《急就篇》:“捌杷,”顏注:“無齒為捌, 有齒為杷。”
⒐?? 似玉的淺黑色石。《詩?邱有麻》:“貽我佩玫。”
拾 撿取。《史記?孔子世家》:“涂不拾遺。”
古代射箭時用的皮護袖。《詩.車攻》:“決拾既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