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戲曲中,生、旦、凈、末、丑是一臺戲劇中的五大角色,其名稱是由“反喻”而來。
生旦凈末丑的意思
“生”就是生疏的意思。過去老生是各行當之首,也就是整出戲 成敗的關鍵,要求生角的演出必須老練嫻熟、唱做俱佳,故反其意為 “生”。在各戲曲劇種中的生行,大都根據所扮人物的年齡、身份的不 同劃分出許多專行,如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紅生等。
“旦”的本意原指旭日初升,也就是陽氣最盛之時。旦角表演 的是女性,女屬陰,故反其意稱為“旦”。旦角在劇中是扮演女性角 色,按所扮演的年齡、身份不同,又分為青衣、花旦、刀馬旦、老 旦、彩旦等。
“凈”的本意指清潔干凈,而劇中的凈角都是滿臉油彩的大花臉,看起來很不干凈,不干凈的反面就是凈,因而得名。各劇種中的凈角 一般都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特異之點的男性人物,面部都勾有臉 譜,故俗稱“花臉”。
“末”。演此角色的多為中年以上男性,其職能為引戲,如舞頭之 引舞,一般最先出場,故取其反義為“末”,其實“末為戲頭”。
“丑”。在十二屬相中,丑屬牛,牛性笨,因此丑就是笨的代 名詞。而演丑角的人,則要求活潑、伶俐、聰明,所以反其義取名為 “丑”。根據劇中所扮人物性格、身份的不同,又分為文丑、武丑兩 行,扮演女性人物時稱丑旦、搖旦或稱丑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