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不是諸葛亮揮淚而斬的
三國時期,馬謖在失街亭后讓人把自己捆綁起來,跪在諸葛亮面前認罪。諸葛亮宣布判處他死刑。馬運大哭,請求諸葛亮照看他 的兒子,諸葛亮流著眼淚答應了。參軍蔣琬試圖挽救馬謖,諸葛亮回答說:“昔孫武所以能制勝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之爭, 兵戈方始,若復廢法,何以討賊耶?合當斬之。”殺了馬遲后,諸葛亮更是大哭,后悔自己沒有聽劉備的話,錯用了馬謖。
小說《三國演義》以及一些戲劇都是這樣表現的。但事實上, 馬謖在失街亭后并沒有像廣為流傳的那樣去諸葛亮那里自縛請罪, 恰恰相反,他選擇了逃跑。
后來,馬謖緝捕歸案,被諸葛亮判處死 刑。但還沒來得及執行,馬遲就在獄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揮淚斬馬謖這種事,傳說故事所營造的“情”與“法”的沖突雖然非常動人,也很有意義,但卻不是真的。
與馬謖關系很好的向朗(向寵的叔父),在馬謖潛逃后,因知情不報而被革職,優游無事達20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