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曾有過“生物戰”
提起“生物戰”,人們首先會想到現代戰爭中的毒氣戰,細 菌戰,其實,古代曾有過“生物戰”。人類歷史上最早利用生物武器進行的戰爭,起源于漢武帝后期的漢匈之戰,是匈奴人最早 使用的。
征和四年漢武帝著名的《輪臺詔》中說,幾年前匈奴將戰馬捆 縛前腿送到長城之下,對漢軍說:“你們要馬,我送你們戰馬。” 這些戰馬,是被胡巫(匈奴)施過法術的馬匹。所謂法術,當時稱為 “詛”或“蠱”;實際就是染上草原所特有病毒的馬匹。漢人將此馬引入關后,遂致人染病。
在武帝時代漢匈戰爭后期,由于漢軍攻勢猛烈,“匈奴聞漢軍 來,使巫埋羊牛,于漢軍所出諸道及水源上,以阻(詛)漢軍。”原 來,這些牛羊也是被胡巫“詛”過的,漢軍觸及或食用或飲用過設 置牛羊尸體的水源,就會大染疾疫,使軍隊喪失戰斗力。
顯然,這 些牛羊是被胡巫作過特殊毒化處理的“生化武器”。這是人類歷史 上見諸記載的第一代生化武器。這種生化戰的后果,《通鑒》記載 東漢桓帝延熹五年春三月,皇甫規伐羌之戰,“軍中大疫,死者十 之三四。”可見流行疫病對當時軍隊戰斗力影響之大。
匈奴通過疫馬和疫畜所施放的瘟疫,當時人稱為“傷寒”。 這種“傷寒”的死亡率很高。匈奴將馬匹和牛羊尸體染上患病者的 排泄物或分泌物后施放給漢軍。漢軍染病后,又到內地反復傳播。 由此即引發了自公元1 ~ 4世紀前后數百年間在中原地區反復發作的 “傷寒”癍疫。
由于缺乏有效抗疫手段,自漢武帝后期開始,直到三國、魏、 晉的兩百余年間,這種流行惡疫綿延不斷。在政治、經濟、宗教、 文化以及醫學上,均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