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杵磨成針”只是一個寓言
中國的學齡孩子幾乎都聽過“磨杵成針”的故事,有的老師或 家長會用淺顯的現代漢語講鐵件磨成針的故事。這個故事里通常有 兩個人物:一個是那位拿著鐵件打算把它磨成針的鍵而不舍者,另一個則是目睹這件事后從此發奮讀書的被感動者。
前者總是被描述 為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婆婆,而后者則被說成是唐代鼎鼎大名的詩人李白。
上海辭書出版社的《中國成語大辭典》“磨杵成針”條說: 相傳唐代詩人李白讀書之時,曾遇一老媼,磨件不輟,問何為,媼 答:“欲磨作針。”白受感動,由此奮發而終有大成就。
“磨杵成針”的故事見于宋人祝穆的《方輿勝覽》,這是一本南宋的地理總志,作者對名勝古跡、詩賦序記寫得很周詳,足見他 是個喜好文學的人,他把聽來的李白故事記載了下來。
以后,明人彭大翼所編的主要供作文之人采擷典故用的《山堂肆考》和陳仁錫 的《潛確類書》也都記載了這個故事,于是,磨杵成針的故事就像 愚公移山一樣流傳了下來。只不過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 大家知道是個寓言故事,而磨杵成針卻因為和李白相關,仿佛真的 一樣。其實,它也只是一個寓言,和李白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