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號是秦始皇創立的嗎,什么意思呢?
年號是中國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
年號發端于中國, 為漢武帝首創。年號被認為是帝王正統的標志,稱為“奉正朔”。 一個政權使用另一個政權的年號,被認為是藩屬、臣服的標志之 一。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中國分裂的時期。五代十國時,閩國、 楚國使用后梁、后唐年號,吳越國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晉、后 漢、后周和北宋的年號。因此,許多地方割據勢力、少數民族政權 以及人民起義也常常自立年號紀年。
中國年號的使用情況非常復雜。
同一時期并存的政權,往往各 有年號。還有的政權一年之中數次改元,幾個年號重疊使用。也有 政權自己不建年號,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權的年號。例如,后晉的 天福年號用至九年,改為開運元年。3年后,后漢劉知遠稱帝,不 自建年號,也不沿用開運年號,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還有許多年 號在不同時期重復使用。例如,建元就有五個時期在使用。還有因 為避諱或者其他原因,一個年號有不同寫法,例如唐殤帝的唐隆年 號,又寫作唐元、唐安、唐興。
明清兩朝,基本上都是一個皇帝一個年號,因此,也常常用年號來稱呼皇帝,例如康熙帝。只有一個例外,就是明英宗有兩個年 號:正統和天順。
年號的字數一般為兩字,有少數三字、四字乃至六字者。比如 王莽的“始建國”,武則天的“萬歲通天”,西夏景宗的“天授禮 法延祚”。
中國歷史上的年號,據統計數目在數百以上。梁啟超的統計是 316個;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國歷史紀年表》的統計是500多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