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袍一定是黃色的嗎
我國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對穿什么顏色的袍服,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周朝時期,據典章制度的書籍《禮記?月令》記載, 天子“著青衣”。春秋時期,侯國紛爭,國君的袍服也無法統一,
當時的五霸也沒有統一的袍服顏色。《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
“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這說明紫服并不是君王的專利。
從戰國到秦漢魏晉之際盛行“五行”(水、火、木、金、土)終始說。中國第一個皇帝秦始皇按水、火、木、金、土(五行)與黑、 白、青、赤、黃(五色)分別相配的“五德”說,穿黑色袍服。因為秦王朝實行的是水德制度,所以衣服、旌旗等以黑色為貴。到了晉代 實行金德制度,以赤色為貴,故晉代皇帝著紅袍。“五德”之說被 廢除之后,黃色才漸漸與高貴的皇帝掛鉤。
到了隋朝,文帝、煬帝著黃袍,但未明令禁止他人穿黃色衣 服。《隋書》卷十二《禮儀志》記載,煬帝在大業六年(610年)下詔:“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黑,士卒以黃。”
一直到了唐高祖時期,朝廷才禁止百姓穿黃色衣服,黃袍遂成 為御用之服。黃色慢慢地成了皇權的象征。“皇袍”也就變成“黃袍” 了。
現在我們已經習慣說“以姓氏筆畫為序”之類的話了,在大多 數人心里,姓和氏是一回事。其實,在古代,姓和氏之間有著較大 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