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最開始不是皇帝的專稱,不是古代皇帝專用詞
朕什么時候開始皇帝專用的呢?
在我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中,對 “朕”做出了如此的解釋:“朕,身也。”在先秦時代,“朕”是 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司馬遷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贏政統一天下后,規定:“天子自 稱曰朕。”從此,“朕”才成了皇帝的專稱。
與皇帝有關的專稱:秦始皇之前的那些諸侯王常常自稱“孤”、“寡人”、“不 谷”。“孤”者,謂自己不能得眾也;“寡人”者,“寡德之人 也”;“不谷”,谷為食物,可以養人,乃善物,“不谷”即“不 善”。
由此可見,在秦始皇之前,統治者在表面上遠遠沒有那么高傲自大。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后,統治者才開始感覺到不需要再如往常那么謙卑了,于是,“朕”也就走上了 “唯我獨尊”的不歸 路。雖然“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但有時他人也可 偶爾一用。例如,《后漢書?和殤帝紀》:“皇太后詔曰: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