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不都是生活在水里
大千世界,也有不在水里生活的魚類,那就是肺魚。肺魚有四 億多萬年的歷史,是魚類的老“祖宗”。
世界上共有三種肺魚,分別居住在美洲、澳洲和南美洲。南美洲肺魚主要分布在亞馬遜河和圭亞那河流等流域的沼澤中,生有兩個肺,能夠在完全沒有氧氣的水中活二十多天。、澳洲肺魚分布于澳大利亞昆士蘭地區的沼澤地 帶水域中。澳洲肺魚具單肺(鰾),鰓蓋較大,缺氧時,可到水面用嘴吞進空氣,壓入肺(鰾)內,但不能完全脫離水而在空氣中生存。
非洲肺魚被分為四個不同的種類,主要分布于非洲赤道附近地 區的河流和大湖中,但分布北達塞內加爾,南至莫桑比克。非洲肺魚和美洲肺魚都有雙肺,鰓蓋相對較小,在河流完全干涸時在河床 淤泥中做洞,以休眠狀態度過長達6個月的干旱季節,完全脫離水, 在空氣中存活。
每當非洲旱季到來的時候,降水稀少,沼澤里的水干涸了。 這時,肺魚便立即鉆進了泥地里,將身體卷曲起來,直到尾巴快彎 到頭部為止。肺魚身體的表皮上滲出一層黏液,使自己的身軀同泥 洞間涂上了一層襯里。嘴的四角也由這種黏液結成了像個圓形的漏 斗,留有一個小孔洞直通外面,讓空氣進到里面,用“肺”來進行 微弱的呼吸。
肺魚能在泥洞里生活幾個月,不吃不喝,依靠自己體內儲備的 脂肪來維持生命。
雨季再次到來,非洲沼澤地帶充滿了水,肺魚重新回到水里恢 復那活躍的生命。這時,它就用鰓呼吸了。
攀辦是生長在印度、緬甸和菲律賓群島的一種魚,遇到干旱季節,它們也能在游泥中棲息度曰,倘若干旱曠日持久,它們便不會在泥中耐受煎熬,而是去開辟新的生存領地。
它們借助于自身的胸鰭和鮑、蓋上的銳利鉤刺在陸地上艱難地行走。攀鱸的鰓邊長著兩個 腔室(動物學上稱之為“迷路”),腔室內部布滿了微血管網絡,吸入的空氣在腔室中分離出來的氧氣,通過微血管壁滲入血液中,保證了攀鱸在陸地上的生存供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