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運河貫穿哪五個主要水系?
自北向南連接一海、二黃、三淮、四長江、五錢塘江五大水系。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挖最早、里程最長、工程規模最大的運河。 北起北京(涿郡),南至杭州(余杭),全長1700多公里。 京杭運河對我國南北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崛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它與長城并稱為我國古代兩大工程,聞名于世。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北京、天津和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 如果還有疑問,請繼續提問。 如果沒有疑問,記得采納并點贊,謝謝。 祝您游戲愉快!
京杭大運河經過的5大水系,京杭大運河的幾大水系
1、京杭大運河流經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2、京杭大運河可分為通惠河、北運河、南運河、潞運河、中運河、黎運河、江南運河七段。
3、京杭運河有四個節點、兩個流向。
4、節點1為天津以北的通惠河和向南流淌的北運河。
5、節點1和節點2之間的南運河和魯北運河東平湖向北流。
京杭大運河南北溝通哪5大水系?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 它與長城并稱為我國古代兩大工程,聞名于世。
地理位置
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止杭州,流經北京、天津,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連接海河五大水系,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全長1794公里。
京杭大運河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組成。 整個過程可以分為七個部分:
(1)通惠河; (2)北運河; (3)南運河; (4)潞運河; (5)中運河; (6)黎運河; (七)江南運河。
京杭大運河連接了哪五大水系 京杭大運河連接了哪些河流
京杭大運會作為南北交通大動脈,在歷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海城市的快速發展。
目前,京杭大運河通航里程1442公里,其中年通航里程877公里,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浙江三省。
京杭大運河連接了哪五大水系 京杭大運河連接了哪些河流
杭州大運河與京杭大運河一樣,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6個省市,全長1794公里,比蘇伊士運河長十倍。 它比巴拿馬運河長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開鑿運河。
最終流入錢塘江。
京杭大運河連接了哪五大水系 京杭大運河連接了哪些河流
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通州、天津、杭州、鎮江、清江、揚州、臺兒莊、臨清、蘇州、嘉興、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濟寧、德州、滄州等18個城區。
通州古詩云:塔影認通州。 燈塔矗立在大運河北端,是荊門通州的標志性建筑。 天津北運河和南運河在天津匯合,由海河注入渤海。 據記載,在水運發達時期,從天津至通州的北運河每年運送糧船2萬艘,官兵12萬,商船3萬艘。 水路的開通,使小小的支谷村迅速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天津衛”。
鎮江、揚州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 聊城湖河面積占市區面積的1/3。 有“華北威尼斯”之稱。 這在北方城市是非常罕見的。 京杭大運河也在其中。 蘇州“蘇湖熟,人間滿”。 運河的開通,使蘇州有了更多的水源和糧食。 目前,京杭大運河蘇杭段已開通客運航線。 淮安大運河入口處,運河東岸古鎮碼頭下,是《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故居。
歷史
京杭運河的開鑿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當時,吳王闔閭為了向西擴大勢力范圍,下令開鑿太湖至長江的徐河。
早在2400多年前,吳國就為齊國北伐征服中原,在江蘇揚州附近開鑿了一條運河(稱邗溝),引長江入淮。 王朝和元代的第二次大規模擴建和整修,基本完成了今天京杭運河的規模。 京杭運河的許多河段利用了原有的天然河流和湖泊,也有一些河段是人工開挖的。 運河水流主要由相通的自然河道供給。
隋煬帝(楊廣)到來時,相傳隋煬帝在京淮段至長江以南開鑿了一條運河,全長2000多公里,為的是一睹瓊花的風采。揚州,南運北糧。 元朝時,大都(今北京)是元朝的都城,要從南方運糧到北方,必須開鑿運河。 為此,先后開鑿了三段河道,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水平運河修成了以大都為中心、南下杭州的垂直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按地理位置分為七段:北京至通州區稱通惠河,長82公里;北京至通州區稱通惠河,長82公里; 通州區至天津稱北運河,長186公里; 天津至臨清稱南運河,全長400公里; 臨清至臺兒莊稱潞運河,長約500公里; 臺兒莊至淮陰稱中運河,全長186公里; 淮陰至瓜州稱李運河,長約180公里; 鎮江至杭州稱為江南運河,長約330公里。 揚州因蠡運河而聞名。 隋煬帝在城內開鑿運河。 從此,揚州成為南北交通樞紐。 憑借水運優勢,這里已成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京杭運河歷來都是重要的水運通道,在南北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著重大作用。 19世紀,海上運輸興起,隨著津浦鐵路的開通,京杭運河的作用逐漸減弱。 黃河遷徙后,山東境內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淺,南北通航被切斷,淤泥變成平地。 江蘇省一段水量大、通航條件好的路段只能通過小木帆船。 京杭運河的廢棄和蕭條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反映。 解放后,一些河段拓寬、加深,彎道被削直,修建了許多現代化碼頭、船閘,航運條件得到改善。 季節性通航里程已達1100多公里。 江蘇省郫縣以南660多公里的航道,500噸級船隊可暢通無阻。 古老的京杭運河也將成為未來南水北調工程的水道。
意義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工程。 它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生生的、流動的人類重要遺產。 大運河始于春秋,形成于隋,發展于唐宋。 京杭大運河始建于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 秦始皇(嬴政)在嘉興開鑿了一條重要的河道,也奠定了日后江南運河的走向。 據《越絕書》記載,秦始皇“自嘉興治零陵水道,至錢塘渡陸,通浙江”。 大約2500年前,吳王夫差開鑿邗溝,開辟了連通長江、淮河的運河,修建了漢城,運河和運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們今天所說的大運河,開鑿于春秋,建成于隋,盛于唐宋,理順于元,疏浚于明清(從公元前 486 年至公元 1293 年)。 歷時1779年。 在漫長的歲月里,主要經歷了三大建設過程。 隋朝時期,隋煬帝動員數百萬人開鑿大運河,為國家日后經濟、文化的空前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 是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縱貫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代表天河。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繼長江之后的第二條“黃金水道”。 其價值可與長城相媲美。 它是世界上最早、最長的人工河,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