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陜西發現一座巨大的古墓,里面埋葬了186人,棺材的水平還是罕見的——
四十六年前,永城某村。
一群人,穿著灰色的工作服,拿著洛陽鏟和刷子,圍住了一片田地,彼此一聲不吭,直視著地面,連大氣都不敢喘。
地上蹲著一個人,正在仔細觀察手中的土塊。 這土塊不像周圍耕地的松土。 用手一捏,土塊又硬又不松。 他說道:“看來我們找到了,下面還有東西,需要再挖下去!” 接下來,大家都帶著興奮和期待的心情開始行動。
發號施令的人正是這支隊伍的領隊老田,一位頗有資質的考古專家。
這支隊伍也不普通,都是當地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員。 這次的隊伍的組建,都是奉上命令,來這里尋找秦代古墓的。
想想這六個月來,一群人背著工具,無數次繞過永城附近的幾座山。 這些山上的樹葉幾乎都被拔光了,別說是秦朝古墓,這里周圍的任何土壤都會被踩平。
眼看已經快年底了,今年的任務就白費了。 考古隊員們個個垂頭喪氣,今天恐怕又要白費力氣了。
正當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卻傳來了八卦消息。 村里的村民來找老田,透露:“我們村子附近有一塊荒地,很奇怪,也許有什么東西。” 老田不同意,倒了一杯熱水,坐下來繼續聽。
原來這片荒地很奇怪,周圍都是平原,這個村子里家家戶戶都可以在田里種糧食、種草。 但該地區土壤堅硬,難以挖掘。 即使是近幾年風調雨順的季節,糧食好不容易種到田里,也很難有好的收成。
農民耕種土地不就是為了獲得好收成嗎? 這里沒有食物,自然要荒廢了。
老田一聽,心想,你的地不好,得找農業專家,我這里幫不了你。 但后來聽了之后,神秘的事情發生了。
原來,這塊地荒廢了很久之后,又有一天,一戶村民家要修院子,需要修院墻,所以想從荒地里弄點土。 我一早就拿著框架工具去了那里,一眨眼就回來了。
原來是土太硬,工具挖了幾下就卷起來了。 好不容易挖出來的土已經不好用了,我就不再挖了。 這并不神秘,更神秘的是,這個工具挖出來的土和這里的不一樣。
黃土中還殘留著淡淡的血紅色。 現在,老田一聽這話,就坐不住了,土又硬又彩色,說不定地下有什么東西。
他趕緊按照村民的說法,帶人去了荒地。 于是就有了一開始大家準備挖坑的場景。
想到這里,老田親自來到田間查看,發現那土壤并不是普通農作物的農田土壤,而是真正的墓地土壤。
隨著挖掘的深入,一層層的墓土很快就被挖了下來,挖出來的土開始像村民們所說的那樣,而且墓土的顏色開始變成血紅色,看上去確實很神秘。 人們越看越奇怪,老田越興奮。
根據他多年的考古研究經驗,這塊土不僅是墓土,而且是古墓葬中不尋常的墓土。
這種土有一個名字,學術上叫做:五花夯土。 什么是五花夯土? 據這里科普,人們用墳墓里的生土、白色石膏泥和木炭灰混合攪拌成不同顏色的人工熟土。 然后用人力將人工熟土逐層夯實而成。
經過多次夯實后得到的土壤變得極其堅硬。 這種埋土方法極其復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當時的情況下,需要這樣的埋土,才能聚集這么多的人力。 種種跡象表明,這座古墓的主人不簡單,考古隊這次可能會遇到大工程。
果然,正如所料; 當測量出埋土的估計范圍時,每個人都大吃一驚。 擺在我面前的這個大工程,實在是太大了。 根據測量結果:這座古墓,不,此刻應該稱為地下城。 它的整體建筑呈“中”字形,光是面積估計就有近五千平方米!
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概念呢?
可以想象,我國迄今發現并正在考察的大型古墓建筑之一的“馬王堆一號墓”,面積只有340平方米,與現在的古墓相比只有15平方米。 。 三分之一。
與財大氣粗的海昏侯墓相比,海昏侯墓只有四百多平方米,而眼前的墓可以說是海昏侯墓的十三倍! 此時此刻,我們的海魂侯無非就是村里的富翁和鎮上的首富的對比。 所以,這確實是一座“遠古地牢”。
光看被占領的區域,就大得讓所有人都驚慌失措。 我趕緊埋頭記錄其他數據:這個古地牢整體是由類似長方形的墓室組成,主墓的東西兩側都有傾斜的墓道連接主墓。
整個墓室的長度測量顯示,有近300米長。 東側墓道長廊長約156米,西側墓道長約85米。 往下看去,整個墓室還建有三層,整體呈現出一個倒“金字塔”,十余米外還有一個二層平臺。 總體總深度為24米。
如果放在現在的話,就是八九層樓的高度。 這座“地下城”直接憑借著霸氣外露的氣勢,一出現就霸占了我國古豎井墓排行榜。 據觀察,“一哥”的建造年代為先秦時期。 因此,人們將其命名為“秦公墓”。
發現了如此龐大的“榜上大哥”后,大家都開始感到不自在,帶著難掩的興奮繼續深入挖掘。 果然,最讓人擔心的事情還是出現了。
人們在墓葬和墓道上發現了盜窟。 據統計,總共有240多個,“老大哥”不愧是“老大哥”。 首次盜墓賊的光顧,仍為考古隊留下了近3000件隨葬品。
其中最珍貴的是墓中出土的刻有銘文的石磬。
為什么說它是最珍貴的呢? 因為這是中國歷史上發現并記載的最早的刻字石編鐘。 石磬上有180個字符,所刻字體稱為真文,其形狀酷似“石鼓文”。 人們根據上面的文字推斷出了這座建筑墓主的身份,同時,這些隨葬品背后隱藏的故事也被一一揭開。
之前提到過,人們通過刻有石盤字樣的“身份證”來認識墓主人。 他就是先秦時期的秦國國王,秦景公。
資料記載,他是先秦時期秦國的君主。 他在位期間好戰、奢侈。 曾多次與金國發動戰爭。 他的弟弟曾因怕自己的猜疑而丟掉性命,讓人裝滿了一輛滿載金銀珠寶的馬車,一路逃往晉國。 連自己的弟弟都如此懼怕他,從側面反映出了秦景公的殘暴。
也證明這一說法的還有他墓中令人震驚的人祭埋葬方式。
在古代歷史上,達官貴人對于身后的喪葬之物十分重視。 大多數人擁有較多的金、銀、財寶、牲畜等。 而這個秦景公,除了金銀財寶、銅鼎、牲畜之外,最可怕的就是用人畜了。
這種祭祀埋葬方式的可怕之處在于,普通人和這些活人都像動物一樣被通過各種手段殺死在墓地里,和他一起埋葬。
當老田和在場的所有人看到殯儀館另一邊的白骨堆時,就像走進了人間地獄。
在二樓的高臺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三樓的墓穴中,一層都堆滿了被當作牲畜的遇難者的尸骨。 有180多塊! 直到現在,人們仍然無法想象尸橫遍野的畫面。
有的骨頭已經碎裂,有的還處于被束縛的姿勢。 他們應該被綁起來并就地處決。 而且還有一些手骨、腿骨、四肢斷裂、頭骨分離,有的甚至還沒有發育完全的骨頭……
很難想象當時的人間地獄,因為暴君的埋葬方式,一群無能為力的戰俘,其中有誰的兒子? 誰的父親? 誰的丈夫? 在這片土地上,他們的四肢被捆綁,被迫跪在地上,被砍下頭顱,或者試圖逃跑卻四肢折斷,被折磨致死,或者被綁起來活埋在這里。 。 最終他被葬在這里,他的尸骨終生被困在這個異域暴君的墓地里。 這些為國家、為家庭而戰的勇士,最終都成為了異族的牲畜犧牲品。
除了被當作人祭的戰俘尸骨外,在主棺周圍整齊排列的72口又大又厚的棺材也隨著人們的整理出現了。 這就是所謂的“盒子殉難”。
這72口棺材地板又厚又寬,里面躺著的都是秦景公最寵愛的妃子,還有他身邊的近臣。 由于地位較高,他們享有比較厚重、寬敞的棺材。
她們也曾是妃子或大臣。 由于他們在秦景公生前不受寵、未見,所以難逃被安排在國葬時下葬的命運。 由于他們不受寵,所以被裝進事先準備好的棺材里,棺材底薄,棺材較窄。 這種祭祀埋葬方式稱為“箱祭”。 祭祀箱內,甚至還有一些沒有穿衣服,而是裹著一層破草席的尸體。
據統計,這樣的棺材數量也非常龐大,有近百具。 他們被安置在箱殉棺材的后面,仿佛上課嚴格時的高低。
根據后來的研究報告分析,他們都是一臉平靜的尸體,身上沒有任何掙扎和碰撞的痕跡。 看上去他們是乖乖的去埋葬了,但是事情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
最后在頭發中檢測出大量汞。 顯然,他們生前曾喝醉過酒,或者被下了致命的毒藥。 還沒來得及掙扎,他們就中毒身亡。
他們愿意被埋葬嗎? 你有想過反抗嗎? 我們現在無從得知。 我唯一知道的是,無論是盒子還是盒子,他們的骨頭即使在死后也必須按照規則放置。 他們就像周圍的金銀珠寶、珠寶擺件,以及那些被折磨和殺害的人。 和戰俘一樣,都只是秦景公死后安葬的陪襯。
奢華君主的終極目的地
在經歷了之前的墓葬之后,人們終于出土了秦景公的主墓。 在主墓內,人們發現了迄今為止發掘的古代祭祀墓史上最早、等級最高的頂級陪葬器——“皇場提湊”。
《皇場提湊》記載的起源最早只能追溯到漢代。 據漢代留下的記載,在漢代的禮制體系中,黃腸提湊、梓宮、便房、外槨、金縷玉衣等都是只屬于皇帝和皇帝的禮器。皇室。 只有極受大臣寵愛的大臣才能享受到的最高葬法。
它在一定程度上是皇帝至高無上和地位階層的象征。 從先秦到西漢,特別是西漢。 這是當權者最高的葬禮。
而秦景公當時只是一個諸侯國的王子,所以他為他的墳墓安排了皇帝和皇帝的禮儀。 可見,秦景公在位期間,當時的秦國之所以能夠滿足這樣的條件,是因為它確實擁有雄厚的財力。 同時也可以看出,秦景公多半是一個放蕩不羈、囂張跋扈的主子。
秦景公過著戰爭、殘酷、奢靡的生活。 整個秦公墓寬敞宏偉,隨葬品豐富多樣,多次吸引盜賊光顧。
當主棺被打開時,只發現了一段股骨,完整的骨架已被幾波盜賊破壞和移位。 或許秦景公下葬的那一刻,他根本沒有想到,無論地牢建造得多么宏偉,無論葬禮多么豐富,無論葬禮多么隆重,黃長提依然無法瞞過摸金小威。畢竟。 我們的洛陽鏟之一。
秦景公巨大的“地下城”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和發掘的最大的。 發掘過程中耗費的人力最多,也是調查發掘時間最長的古墓。
由于它是雍城發現的第一座秦公墓,考古學家稱其為“秦公一號墓”。 將為今后考古學家研究先秦時期秦人的生活文化作出巨大貢獻,成為人們研究、考證先秦歷史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