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煉時間是集中好還是分散好,集中運動不能彌補鍛煉不足。
很多人都認可“生命在于運動”的道理,但通常是有時間就積極運動幾個小時,忙碌起來幾個星期都不運動一次。
不少人利用雙休日進行集中式健身以彌補鍛煉不足。
懶得運動會傷害身體,而集中運動也會傷害身體。
集中運動無異于暴飲暴食。很多經常不運動 的人,往往有時間運動時拼命“補課”,很容易導致運動傷害。所 以,運動也要講中庸之道。
周末集中健身者大多是一個星期前5天在辦公室里坐著,基本沒有運動,身體實際上已經適應了這種狀態。周末突然集中鍛煉, 反而打破了已經形成的生理和機體平衡,其后果比不運動更差。
從20世紀初葉開始到1997年,哈佛大學曾經追蹤調査了幾千名畢業 生。這些人到了 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平均年齡是66歲。通過研究他 們的生活習慣,科研人員發現這些人里有很多人只在周末運動。這項研究的最終結果表明,那些每天有規律運動的人平均壽命最長。
強身健體的方式有很多,如掃地、登樓、打太極拳、健身氣功、散步等,新興的如打門球、跳健身舞等。只要認定其中一項, 長期堅持下去,必見成效。如果一味東施效擊,往往會適得其反, 生命質量便會大打折扣。
其實,我們不妨把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中,不要不動,也不要大動。如果沒有大把的時間去運動,不妨根據自身狀況做“零星運動”,哪怕每次運動時間只有三五分鐘。
例如,辦公室一族到了上午九十點鐘不妨起來做做伸展運動,稍微走動走動;
經常使用電腦 的人除了做做眼保健操外,還可以按摩眼周穴位、遠眺;
從事體力 活動的人,休息時則要活動活動大腦,可以轉轉保健球、核桃。
運動不能像吃飯那樣吃一頓餓一頓。不規律的運動方式還會導致體內維生素A消耗過多,視力下降,關節磨損加劇,并使體力和腦力消耗過多而影響健康。
一些女性甚至出現皮膚粗植、長胡子等男性化特征。過量的運動還會造成熱量的大量損失及乳酸等代謝物 在血液中沉積過多,從而導致心律不齊,影響心肺功能。
因此,科學有效的做法是每周鍛煉3 ~ 5次,平時工作忙沒時間鍛煉,但可以在茶余飯后活動一下身體。運動應該講究細水長流、 循序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