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生活中流行的傳統美食。 它的吃法很多,營養豐富,松軟可口,很多人都喜歡吃。 一次吃的粽子不能吃太多,吃剩的粽子可以做成其他食物,比如生煎粽子、花生丸子粽子、紅燒排骨粽子等。
吃剩的粽子怎么辦 1.炒粽子
將粽子切成不規則的小塊,撒上白糖,均勻裹上面包屑。 鍋內倒入適量油,油溫至160℃左右,放入準備好的粽子,炸至表面焦黃,撈出。 這樣的吃法,包出來的餃子又脆又軟,又甜又好吃。
2. 煎粽子
餃子放入冰箱冷藏一會,切成厚片。 鍋中倒入少量油,放入切好的粽子片,兩面煎至微黃。 取出后均勻撒上少許糖或鹽,即可食用。 這種吃法,粽子焦香味十足,更能凸顯其甜味。
3. 粽子花生丸
花生首先被烘烤并壓碎。 將粽子切成方塊,稍微加熱使其變軟,然后揉成小球,均勻地裹上花生碎。 烤箱烤盤上鋪上鋁箔紙,把餃子和花生球均勻的放在烤盤上,烤箱預置180°C,10多分鐘就可以做出香脆可口的小點心。
4. 炸粽子
今年,我把剩下的粽子換了一種吃法。 我用韓式辣椒醬炒了粽子,貼在我的美食群里。 我被我的炸粽子驚呆了!
做法:將粽子冷藏切好,去皮切片,均勻裹上淀粉,這樣粽子不易散,植物油燒熱,加入粽子片,煎至兩面發硬變黃,起鍋,鍋留底油,加入洋蔥片翻炒香,加入韓式辣椒醬和番茄醬翻炒出紅油,加入粽子快速翻炒均勻,如果太干了,加少許水翻炒均勻,最好把粽子均勻蘸上醬汁,撒上花椒粉就可以出鍋吃了。
5. 紅燒排骨粽子
這道菜的做法是先將粽子煮熟,然后放涼,切成大小合適的塊,炸至金黃色。 然后將焯好的排骨炒香,加入金黃冰糖、蔥段、姜片爆香,加入料酒、生抽等料炒勻,放入適量開水燜煮待湯汁濃稠時,將炸好的粽子翻炒均勻,上桌時撒上蔥花和芝麻。
6. 牛里脊肉粽
可以用普通的粽子來做這道美食,因為如果選擇有餡的粽子,牛里脊肉的味道就被破壞了。 只有粽子的糯香和牛里脊的濃香相結合,才是這道美食的原汁原味。
粽子和牛里脊這兩種食物,經過廚師的巧妙加工,創造性地結合在一起。 迷你粽子和腌制牛里脊都是廚師精心準備的,讓粽子即使放遠也能聞到香味。 牛肉香甜,粽子松軟微脆。
粽子一次吃多少合適
一般來說,正常成人每天可以吃2到3個粽子,小孩最多吃2個,吃多了會加重胃腸道負擔,引起消化不良。 因為粽子是用糯米做的,而大多數粽子都含有糖分,糯米不易消化,糖分容易刺激胃粘膜產生胃酸。 過量食用粽子可能會導致腹脹和反酸。 還有,吃粽子一定不能和一些??生冷的食物一起吃,比如西瓜、綠豆等,這樣會加重消化不良。
粽子不宜多吃,因為粽子多用糯米做成,粘性大,不易消化,缺乏纖維,脂肪、鹽分、糖分過多。 例如,一個普通的臘肉粽子,大約含有一碗到一碗半的米飯,熱量約為400-500卡路里。 因此,吃粽子時,女性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
吃粽子的注意事項
1、不要空腹吃粽子,因為糯米不易消化,會在胃里停留時間長,會刺激胃酸分泌,胃粘膜長時間受胃酸刺激時間長了,可能會引起胃痛等不適。
2、睡前2小時最好不要吃粽子,因為糯米的黏度大,而且粽子還含有較多的脂肪、糖分等,睡前吃會不容易消化。
3、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宜吃太多粽子,因為糯米中的脂肪和糖分攝入后會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加心臟和血管的負擔,不利于疾病的恢復。
4、老人和小孩不宜也不宜吃太多粽子,因為老人和小孩的消化能力差,吃太多粽子容易消化不良,容易引起腹脹、腹痛、腹瀉等不適。
5、有腸胃病的人不宜多吃,因為糯米蒸熟后會釋放出一種膠狀物質,吃多了會加重腸胃負擔。
6、糖尿病患者也不容易多吃,因為粽子的上升指數高,會導致患者進食后血糖迅速升高,嚴重時可能會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