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以米和面為主食。自古以來,為了能延長糧食的保存時間,中國人修建糧倉用來儲存秋季收獲的食物,然而好好的大米存放久了就出現了小小的黑色的蟲子,但令人奇怪的是我們打開米缸的時候沒有放進一只小蟲子大米里,這些白色蠕蟲都是從哪里來的?
大米里出現白色蠕蟲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有的看著像蛆蟲一樣,有的又是黑色的小蟲。而你們看到黑色和白色應該是不同狀態下的米蟲。
卵:呈現為長的卵圓形,且一端少有膨大。長約為 0.6 毫米~0.7 毫米,寬約為 0.28 毫米~0.29 毫米,為半透明,乳白色的卵。
幼蟲時期:體長約為 2.5 毫米~4.5 毫米,整個身體呈乳白色,有殼,且殼呈現為短的卵形,頭部呈現為淡褐色,頭頂區域較寬;
蛹:幼蟲在變成蛹之前,其胸部的胸節會先膨大然后腹節漸漸縮小并且伸長,這個時期蟲體為乳白色,在成蛹之后,蛹長約為 2.9 毫米~3.7 毫米,在最初化蛹時,蟲體呈現為乳白色。
成蟲:體長約為 2.4~2.9 毫米,寬約為 0.9~1.5 毫米,體型呈卵圓形,體色呈紅褐至瀝青色,其背部無光澤或光澤很暗。
白色的蟲子是鱗翅目儲糧害蟲(麥蛾、一點谷蛾、印度谷蛾等)的幼蟲或部分鞘翅目的儲糧害蟲的幼蟲。黑蟲子是鞘翅目儲糧害蟲的成蟲,也是甲蟲類儲糧害蟲,多見是玉米象、米象、赤擬谷盜、雜擬谷盜、鋸谷盜等少量害蟲,大米沒變質,不會影響品質。但影響食欲
米蟲,學名叫米象,又名鼻蟲,它比其他蟲子高10%的繁殖速度,以米為食。這是一種繁殖速度非常快的害蟲,除了在大米中會出現在小麥粒、玉米粒、小米粒等谷物中,也是常出沒,所以如果我們的大米要是生蟲子,我們可以用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東西,比如花椒或者大蒜放在大米里面。
大米為什么生白色蠕蟲一般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當稻谷還在田里的時候,它本身就攜帶著稻蟲的卵,在加工的時候沒有被有效的去除,如果大米中含有的水分非常少,米蟲的卵就不會孵化,一旦儲存大米的環境變化,就會給予這些米蟲生長發育的可能。當存放的大環境溫度達到20度到40度,濕度達到65度到95度,米蟲的卵獲得大米的淀粉蛋白質,讓米蟲很快生長發育。
第二個原因是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讓米蟲隱藏在米缸米袋里,這時候人們很難把它們全部清理干凈,買回來的新米倒進容器里,氣候又相對適宜,這些蟲卵就孵化出來,爬進米袋里,然后繼續產卵。
不過對于這些米蟲大家不用太擔心,去除掉米蟲后,谷物還是可以放心使用,而且在目前的技術看來,米蟲并不能完全杜絕,發現少量米蟲只要把米蟲去除掉就可以了。
好了,本期生活小妙招關于大米為什么生白色蠕蟲,到這里就結束了,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