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用學富五車來形容那些讀書多有學問知識淵博的人,學富五車的意思是什么?
首先來明確一下5車書有多少?春秋戰國時期的書是用竹子做成的解讀很重當時的車又為馬車,據墨子記載造的極好的車可以任50擔之重,這樣下來5車書最多也就250袋。
漢書刑法志記載,秦始皇夜里自覺是日元旦之一,即秦始皇白天審理案件,晚上看書,每日處理,一旦中的公文按此計算。
5車書最多250天就看完了,這對現在有學問的人來說也不是很多。為什么要用學富五車來形容人學問大呢?
其實學富五車出自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5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這里的書用動詞寫的意思。原本是莊子用夸張的手法來批評會師,說他很會方數,雖然寫的書都可以裝下火車了,但他所說的道理有很多是錯誤和雜亂的,他的言語多有不當之處,意思是說他寫的多,錯的也多。
后人截取了原文中的前兩句,惠施多方其書5車,片面地理解為惠施讀了5車書,并將這里的書理解為5車紙質的書,而非竹簡書。
這學富五車從最初的寫了5車竹簡木牘書變成了讀老堵車之的書,詞義也從最初的貶義轉化為褒義,成了形容人讀書多、學問大,知識淵博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