晩餐應少吃一點兒,我們一起來看看晚餐吃得太飽了有什么影響吧。
俗話說“晚餐少一口,能活九十九”。然而在實際生活中,不 少人卻反其道而行之。晚餐安排得十分豐盛,不到酒足飯飽不肯罷 休。這種飲食習慣引起的生理變化首先是發胖。雞、鴨、魚、肉擺 滿餐桌,這些食物大多富含高蛋白、高脂肪和高能量,這些食物食 用過多,就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隱患。
“什么時候吃比吃什么更為重要”。這是為什么呢?
晚餐吃得少對身體好嗎
原來人體內 的各種生理功能、代謝變化都和生物鐘一樣有其內在的生理節奏, 一般來說,基礎代謝都是下午高于上午。晚餐酒足飯飽,血糖、血中氨基酸及脂肪濃度均會增高,同時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以便降 低血糖濃度,并刺激脂肪合成。加上晚間活動減少,“夜游”的胰 島素加速脂肪轉化,最終使人變得體態臃腫。
另外,晚餐如果吃得過飽,會使鼓脹的胃腸對周圍器官造成壓 迫。胃腸、肝、膽等在飽餐后的緊張工作中,會產生各種信息,并 將這些信息傳給大腦,使大腦細胞活躍起來,這時就會誘發各種各 樣的夢。而做夢常使人感到疲勞,時間長了,很容易引起神經衰弱 等疾病。
還有,如果晚餐攝入過多熱量,就會引起血膽固醇增高,還會 刺激肝臟制造低密和極低密度的脂蛋白,把過多的膽固醇運載到動 脈壁堆積起來,成為誘發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又一大原因。螺旋藻 中的螺旋藻多糖能夠有效降低人體內的膽固醇,降低患冠心病和發 生動脈硬化的概率。
其實,合理的晚餐很簡單:少吃一點就行。一般要求晚餐所 供給的熱量以不超過全天膳食總熱量的30%為佳。晚餐最好早點兒 吃,以不超過8點為宜,最好安排在下午6點左右。而且晚餐后4個小 時內不要睡覺,這樣可使吃下的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此外,晚餐最好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并多吃一些 新鮮的蔬菜,盡量少吃蛋白質過多和脂肪類食物。還要盡量少吃面 食,適當吃些粗糧。晚上也盡量不要吃水果、甜點和油炸食物,更 不要喝酒,因為酒精在夜間會阻礙人體的新陳代謝,影響睡眠。
晚餐吃得少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并非所有人都適合晚餐少吃。 首先,睡覺晚的人不適合晚餐吃得太少。很多人會習慣性地熬夜, 有時甚至工作或學習到午夜時分。此時,晚餐不僅不能吃少,反而應適 量吃點夜宵,因為過度的饑後感,還可能導致胃腸疾病或低A糖現象。
因此,就寢晚的人晚餐最好不要吃得太少。經常熬夜的人晚餐可以多吃 些富含維生素C和粗纖維的食物,此類食物既有利于消化,防止便秘, 又能供給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防止動脈硬化,改善血液循環。
其次,體質瘦弱者不宜少吃晚餐,因為晚餐是他們補充營養的良機。營養學家指出,提高晚餐質量可有效改善人體的營養狀況,這是因 為晚餐攝入的營養物質有利于人體吸收。
此外,兒童不宜晚餐吃得太少。他們正處于生長發育的旺盛時期, 晚餐距離第二天早上相隔達10小時之久,雖說睡眠時無需補充食物,但 孩子的生長發育卻一刻也不會停止,夜間也一樣,仍需一定的營養物 質。若晚餐吃得太少,攝入的營養不足,就無法滿足這種需求。長久下 來,將會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
對身體較瘦弱的孩子而言,更應重視其晚餐的質量,以提高孩子的 體質。如果孩子夜間喊俄,可在睡覺之前的1小時適當地加餐。加餐的 食物必須有營養,如牛奶、面包、少許堅果(花生、核桃等)、水果等, 避免讓孩子吃太過油膩的食物或含鹽含糖量較高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