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通先生(一場爭執引發的紳士風度的回歸)
《萬事通先生》是毛姆著名的一篇短篇小說,故事以第一人稱“我”講述了“我”和一位號稱萬事通的英國男子凱蘭達,在一條游輪上的同住一室。”我”很討厭這個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喋喋不休、夸夸其談的,毫無紳士風度的“萬事通”凱蘭達先生。
在輪船上,凱蘭達和拉姆齊,就珍珠問題產生了爭執,雙方各不讓步,最后,以判別拉姆齊夫人脖子上的珍珠項鏈做勝負,并設立了100美元的賭注。
而在這之前,拉姆齊早已從他的夫人那里得知這個項鏈是在一個小店買的,價值近18美元,而憑借多年的經商經驗,凱蘭達一眼看出這個項鏈,價值1.5萬美元。
當卡蘭達拿出放大鏡,用專業的手段仔細檢驗時,心中有了定數。可他自信的想要說出結果的時候,忽然看到拉姆齊夫人的表情異常難看,想要昏厥的樣子。沉思許久,凱蘭達主動認錯,輸給拉姆齊100美元,被他人嘲笑,聲名狼藉。而小說的最后,凱蘭達收到了一封信,里面夾著100美元。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英國著名作家,劇作家。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阿金》等。也許和他學醫有關,他學會了用手術刀一樣冷峻犀利的目光,來揭示人生和社會,將人性的復雜,描述得淋漓盡致。
讀毛姆先生的小說,特別是短篇小說,必須靜下心來,認真去讀,仔細去讀,猛然間的一個轉折,讓你的心情陡然如瀑布一樣順流而下,在心中翻騰起無數的浪花,引得你欲罷不能。
正如作家王安憶對他的評價:我最早看毛姆的時候,他的長篇我覺得索然無味,從此就沒有看過這個作家的短篇。我沒想到他的短篇可以寫得那么好,他使我忽然之間回到以前的時代。”
《萬事通先生》,“我”以一個局外人、觀察者的身份,看著輪船上發生的一切,對凱蘭達的印象,從起初的,討厭不喜歡,到后來的不那么討厭,甚至喜歡尊敬的地步。“我”對凱蘭達的重新認識,緣于他在辨別拉姆齊夫人的珍珠下項鏈時,所做出的選擇,讓“我”發現他夸夸其談、爭名奪利的外表下,隱藏著一個善良的心,而這正是體現紳士風度最本真的東西。
《萬事通先生》結構精致又細密,情節曲折卻合乎情理之中,語言精練冷峻中帶有幾分俏皮,最后出乎意料之外的結尾,既吸引人的眼目,更加讓人喟嘆人生復雜的戲劇性及英國人處理事情的紳士風度。
1.關于紳士
英國人的紳士風百思特網度世人皆知。在英國,有位著名的詩人曾滿含激情地肯定:“即便英格蘭民族不能給世界留下別的什么東西,單憑‘紳士’這個概念,他們就足以造福人類了。”紳士文化作為英國最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之一
紳士文化的起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貴族精神,另一個便是中間階層的文化價值。歸根結底,貴族精神的出發點是騎士精神,它滋生于英雄傳奇,蕩漾著英國人的理想主義。
19世紀以后,人們已經不再根據血統、所佩戴的徽章來界定一個人是否是紳士,而是根據他的行為舉止,與今天的界定非常相近。紳士的這個新定義很快風靡全球,它鮮明反映了19世紀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價值觀。
到了 19 世紀末的維多利亞后期,傳統的紳士概念徹底土崩瓦解,毫無意義。因為商業化、工業化的生活方式讓國民的思維、說話、處事原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你是誰,只要你有紳士行為,那么不論出身高低,貧窮與否,你都可以成為紳士。這種全民性、普及性的紳士觀念,開始扎根于每一個英國國民的強烈意識里。
2.凱蘭達是不是一個紳士。
在“我”的眼里,起初他不是一個紳士。“我”是一個民族優越感極強的英國紳士,冷漠,高傲,以貌取人,甚至以名取人。因為在”我”的眼里,仍然以18世紀紳士標準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紳士風度,感覺具有貴族氣質和騎士精神的英國人,才是真正的紳士,一個真正的紳士應該具有,優雅,沉穩、低調,有愛心、有品位的性格特征。“我”還沒有看到凱蘭達本人,僅僅從他的很俗的名字里,就感覺很不舒服了,感覺比自己要低一等。
刻板效應,第一印象,往往會讓人蒙蔽雙眼,做出錯誤的判斷。
與凱蘭達相處之后,印證了“我”對他的看法,感覺他是一個討厭的人。比如,在“我”面前喋喋不休,當“我”感到反感想獨自玩紙牌時,他又厚臉皮的在“我”面前變魔術露一手;主動邀請“我”喝酒,吹噓自己多么的厲害;不經“我百思特網”的同意,自作主張為訂了兩個人的餐位;熱衷于交際,以此來炫耀自己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縱使別人給他起“萬事通”的綽號,他卻認為是對他的贊揚。
面對這樣一個浮夸的商人,“我”基于紳士身份,在公共場合不能和凱蘭達爭執計較,但在心里卻是煩透了這個十足討厭的家伙。“要是在‘我’家的話,‘我’一定會在他面前‘砰’把門關上,讓他明白自己是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凱蘭達忘乎所以的表現,完全背離一個百思特網英國紳士的要求.因為英國紳士時刻注意自己在公眾場合的言行,注意保持謙遜和沉默。正如英國切斯菲爾德勛爵所說:“永遠不要顯得比你周圍人更聰明,更有學識,將你的學識像手表一樣,小心放進自己的衣袋里,不要輕易拿出來炫耀,而只是讓人知道你也擁有它。”
3.凱蘭達的紳士風度
凱蘭達與在神戶美國領事館工作的拉姆齊因辨別珍珠真假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兩人誰也不服誰,最后以辨別拉姆齊夫人脖子上的珍珠項鏈作勝負,并以100美元作賭注。憑自己豐富的經驗,凱蘭達一眼就看出,這是一條價值不菲的項鏈。拉姆齊似乎勝券在握,因為他的夫人曾經告訴他,是個地灘貨,僅值18美元。
凱蘭達通過放大鏡仔細檢查,越發證實了他的判斷,自信的要宣布結果時,他忽然發現拉姆齊太太臉色異常難看。
“拉姆齊太太面無血色,看上去仿佛就要暈倒,她死死地盯著凱蘭達,眼神顯得無比驚慌,似乎在不顧一切地向他祈求。而令人奇怪的是,這一切拉姆齊竟沒發現。”
聰明的人早已從拉姆齊太太的神色中判斷出,這個項鏈一定是個有故事的項鏈。
凱蘭達內心充滿矛盾,到底是堅持自己的結論,既維護了自己的名譽和面子又贏得100美元,這樣就把拉姆齊太太推向了深淵,她的丑事將大白于天下。他還是有意輸掉這次對賭,以掩蓋事實真想,成全拉姆齊太太,這樣他的形象就會崩塌,他就會丟掉他的尊嚴、榮譽和權威。上帝似乎給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
凱蘭達選擇了后者,替拉姆齊夫人保守了項鏈的秘密,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災難,而他也不得不忍受著他人的戲弄和嘲笑。
英國人愛德華伯曼的《象紳士一樣生活》書中所言:紳士品質不取決于表面的時尚,而取決于道德價值;不取決于個人財富,而取決于個人品質。這才是“秀于外且美于內”的英國紳士文化內涵所在。
凱蘭達雖然缺點很多,但他的品行是高尚的,他保護女士的紳士行為,讓“我”感受到他是一個有血有肉,心地善良的人,先前對他的偏見深感愧羞,感到他不怎么討厭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也頓時高大起來。
4.故事隱患著紳士精神的回歸
《萬事通先生》以“我”為展開情節的線索,刻畫出凱蘭達這樣一個惹人討厭、又心地善良的紳士形象,我們在體察人性的同時,也從故事發生的背景下,感悟到作者在宣揚英國紳士精神的回歸。
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世界的政治格局與社會秩序,也深刻影響了西方人的精神生活,對英國傳統社會秩序和生活觀念產生了根本的顛覆,英國的貴族精神,紳士風度也在暮色夕照中衰落。
英國大學教授,歷史學家Cannadine在《英國貴族衰落史》中總結道:“對于大多數英國貴族來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僅僅是尚武精神的殉難和詩意的愛國主義,因為他們不僅僅是作出了無與倫比的、無私的、堅韌的、毫無怨言的犧牲,更大更殘酷的諷刺在于,所有他們的犧牲,都是為了保護一個漸漸地但不可挽回地不再屬于他們的國家。”
戰爭給人帶來心靈的創傷,英國的紳士精神受到沖擊,但沒有消失,正像英國小說《鴛夢重溫》主人公瑞納所說:“那種隱藏在表面現象下面的一些洶涌翻騰的內在感情的奏鳴并不會由于疲勞而枯竭,反而會掀起某種熄滅過程中的高潮,就像燈泡里的鎢絲在最后燒斷前燃得更加明亮一般。”作者似乎用凱蘭達的紳士形象給當時沉悶的環境注吹進一股別樣的風,給人以溫暖的力量,讓人心不再如此的冷漠、無情。
本文地址:歡迎分享轉載8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