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是哪個省(重慶為什么叫重慶,重慶歷史的由來)
重慶市,簡稱渝,別稱山城,位于我國西南地區、長江上游,東邊是湖北省、湖南省,南邊是貴州省,西邊是四川省,北邊是陜西省,全省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常住人口3124.32萬人。
重慶因嘉陵江古稱渝水,故重慶又簡稱渝。北宋時期,改渝州為恭州,南宋時期,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稱為雙重百思特網喜慶,遂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而得名。
夏商時期為百濮地,西周時期,巴人以重慶為首府,建立了巴國。
戰國時期,巴國被秦國所滅,置巴郡,秦朝時期,分天下為三十六百思特網郡,巴郡為其一。
漢朝時期,巴郡稱江州,為益州刺史部所管轄。
公元190年,巴郡三分,永寧郡治江州,固陵郡治魚復,巴郡治閬中。公元201年,復改永寧郡為巴郡,固陵郡為巴東郡,巴郡為巴西郡。
東漢初期,岑彭由江州入益州平定公孫述。東漢末期,劉備、諸葛亮經由江州平定益州。
三國時期,劉備在巴東郡白帝城(今奉節)托孤,李嚴在江州筑大城。
魏晉南北朝時期,巴郡先后是荊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個轄區。西晉巴郡改屬梁州。東晉十六國時,巴郡為成漢所轄,今重慶東部則為東晉巴東郡管轄。
隋文帝時期,改楚州為渝州,治巴縣,這是重慶簡稱渝的來歷,隋煬帝時期,復為巴郡。
唐朝時期,初為渝州,后改南平郡,先隸屬于夔州總管府,后改隸夔州都督府,為山南西道轄地,公元758年,復為渝州,公元759年,渝州改屬劍南道東川節度使。
北宋時期,屬于夔州路管轄,公元百思特網1102年,因趙諗謀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變”之意,改渝州為恭州。
南宋時期,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
南宋末期,蒙古軍隊大舉南侵,公元1259年,在重慶合川打響釣魚城之戰,蒙古大汗蒙哥被流矢擊中身亡,此后歐亞各戰場蒙古眾王回師爭奪汗位,使得宋王朝延續20年,甚至改變了歐亞戰場的格局。
元朝時期,立重慶路總管府,管轄四川南道宣慰司,隸屬于四川行省,元朝末年,農民軍明玉珍建都于此,國號大夏。
明朝時期,朱元璋滅大夏國,復改為重慶府,隸屬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今重慶直轄市所轄地區依舊分為重慶府和夔州府。
清朝時期,今重慶直轄市所轄地區仍分為重慶府和夔州府,后又分出酉陽直隸州和忠州直隸州。公元1890年,中英簽訂《煙臺條約續增專條》,重慶為通商口岸。
甲午戰爭戰敗后,簽訂《馬關條約》,重慶成為第一批向日本開放的內陸通商口岸。
公元1929年,重慶正式建市,抗日戰爭爆發后,國民政府由南京遷至重慶,將重慶升為直轄市,為中華民國“陪都”。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
1953年3月,重慶改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7月,重慶市并入四川省,改為四川省轄市。
1997年,將原屬四川省的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合并設立中央直轄市。
截至2019年末,重慶轄26個區、8個縣、4個自治縣。
26個區分別為萬州區、黔江區、涪陵區、渝中區、大渡口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長壽區、江津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區、大足區、璧山區、銅梁區、潼南區、榮昌區、開州區、梁平區、武隆區。
8個縣分別為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忠縣、云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
4個自治縣分別為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本文地址:歡迎分享轉載80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