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影視(桃花影視在線觀看)投黑馬2018-03-09 09:10:23
前日晚間,百思特網北京文化發布了2017年財報。
對比2016年年度報告“營收9.27億元,比上一年同期增加5.77億元,同比增加165.22%;凈利潤5.22億元,比去年同期同比增加2361.29%”,2017年雖營收13.21億,同比增加42.57%,凈利潤卻僅有2016年的一半——3.1億元,同比減少40.59%。
財報顯示,由于2016年處置旅游資產大幅增厚了當期利潤,導致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但憑借著《戰狼2》的出色發揮,北京文化2017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一項錄得3億元,同比增長64.44%。
1 《戰狼2》貢獻1.67億半數利潤
短暫炒熱后,股市迅速回歸常態
去年下半年,荷爾蒙爆棚+軍事動作戰爭題材讓這部總投資2億多的《戰狼2》成為了歷史上最賺錢的國產電影。這50億票房神話不僅擊中了國人的G點,同時也擊中了該片最正宗的概念股北京文化——
隨著《戰狼2》的票房飆漲,北京文化7個交易日大漲53.18%,數次漲停,市值大增逾52億元!
按照北京文化此前公告的合同約定,剔除5%的國家電影轉型資金和3.3%稅金的《戰狼2》總票房收入,凈收入的43%左右成為制片方發行收入:
“票房8億以內,北京文化分得制片方發行收入的6.6%,即總票房的2.6%;8億元至15億元票房,將分得該部分總票房的5.42%,超過15億元票房部分將分得總票房的3.25%。”
毫無疑問,北京文化這次分賬票房理論應在2億元左右,雖然年報中并未明確說明《戰狼2》為北京文化帶來的利潤,但參考此前北京文化對《戰狼2》“8億元保底發行,及投資1.4億”,也可從側面印證年報“募集資金變更項目情況”一欄中《戰狼2》投資實現效益的1.67億元。
據騰訊財經測算,若1.67億元是正確數字的話,那么則占到了北京文化當期3億元扣非凈利潤的50%以上,可以說,《戰狼2》是北京文化2017財年業績的最大貢獻者。
事實上,外界對北京文化會從《戰狼2》上獲取豐厚回報早有預料,但未想僅僅是短暫炒熱。截止今天(3月7日15:00)收盤,北京文化股還不到12元/股,馬上跌破春節前11元/股的最低價。可以說,爆款也沒能給資本市場以信心。
“一家公司靠一部影片大賺一票的時期已然過去,多家機構按照層層疊疊不同條件加入,以分享收益的方式換取分散風險的分配機制。”
不管誰先得手,機靈點兒總有機會吃上一口,適者生存。有投資人這樣評價。
2 保底5億《二代妖精》未計入年報
3億票房難收成本,炸彈將在一季報引爆
當《戰狼2》大放異彩時,同為保底方式投資發行的《二代妖精》卻顯尷尬。
在昨晚發布的年報中,北京文化沒有計入1000萬元參與投資的《芳華》,但計提減值了《二代妖精》3000萬,有網友認為18年一季報有《芳華》計入,收入不會難看,亦有網友認為《二代妖精》成本過高,這個炸彈或將在一季報爆炸。
有媒體報道,同以保底方式投資發行的《二代妖精》曾讓北京文化付出了2億余的成本(包括1.25億墊付)。
2016年中旬,北京文化公告表示1560萬元投資且墊付3000萬元《二代妖精》的宣傳費用,(投黑馬 Tou.vc專注于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同年年底再次投資7473萬為該片作出5億元票房保底發行,上映前再次墊付9500萬元追加宣傳費用。
然而,號稱“重工業”打造的《二代妖精》并沒有《戰狼2》的好運氣。
回看《二代妖精》,雖為賀歲檔影片,但票房卻十分慘淡,貓眼數據顯示,該片上映一個月,最終票房僅為2.9億元,雖然北京文化的1.25億墊付將通過票房收入優先收回,但9000萬投資仍難收回。
很多人把《二代妖精》這個炸彈爆不爆寄希望給了《芳華》身上。
《芳華》上映后,萬隆證券網爆出制片方在票房的分成是39.43%,也就是2.3658億,麻辣娛投按照總片投資1.3億,北京文化參股1000億,貓眼數據版給出的分賬票房13.33億計算,扣除成本1000萬,北京文化將分得2500萬左右。
如果按此計算,《芳華》的分成怕是填不上《二代妖精》的大坑。
3 三家收購公司勉強完成業績承諾
影視業務除了電影還拿不上臺面
并非只有《二代妖精》沒有像《戰狼2》那樣幸運。
據年報披露,去年北京文化參與上映的電影還包括《有完沒完》、《不成問題的問題》、《英雄本色2018》等,但他們的票房僅有3740萬、777萬元、6305萬元。
事實上,雖然《戰狼2》發揮出色,但收入在全部影視經紀業務中,僅占24.35%。
年報顯示,北京文化2017年影視經紀業務實現營收12.32億,同增53.34%,該業務主要貢獻影視項目《戰狼2》(3億營收,占總24.35%)、《狄仁杰秋官課院》、《奇偵異案》、《少年神探宋慈》和《拼圖》共確認6.7億營收。
除電影以外,北京文化在其他方面也獲得了一些成績,但具體營收卻未披露:
1) 電視劇網劇方面,公司出品的《九州 海上牧云記》已經與九州夢工廠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合作開發“九州”系列 IP;
2) 藝人經紀方面,報告期內公司旗下藝人、導演參與了《人民的名義》、《我的前半生》;
3) 綜藝節目方面,公司參與投資制作了《高能少能團》和《開心劇樂部》;
復盤北京文化整個2017年的影視經紀業務,似乎除了電影板塊,都不太能拿上臺面。
2016年,北京文化以13.5億元和7.5億元分別完成對世紀伙伴和星河文化的全資收購,在電影之外又并入電視劇、綜藝和藝人經紀業務——2017年,上述兩家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1.5億元和8500萬元,均勉強完成業績承諾。
與此同時,為轉型影視文化率先收購的摩天輪,在歷經三年多時間處置之前低效的旅游資產后也實現了盈利,還出現了《戰狼2》這樣的爆款產品。不過,根據評估報告,摩天輪也是“剛剛好”完成業績承諾。
麻辣娛投記者查閱6日的收購說明發現,摩天輪2015年度至2017年度盈利預測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分別為:
“2015年2441.90萬元,2016年3043.08萬元,2017年4022.44萬元,累計額完成業績承諾的 112.7%、102.89%和101.03%。”當然,對于業績對賭來說,我們也知道超額完成更多也是無意義的。
4 起底北京文化前身:北京旅游
新披露46部影視作品,借此絕處逢生?
北京文化的前身是北京旅游,從2013年開始轉型影視文化,提起北京旅游,影視從業者大概比較陌生,畢竟它現在的主營業務中,93%收入都要來自影視經紀業務。
年報百思特網顯示,北京文化2017年旅游及酒店服務營收 0.89 億,因酒店業務逐步剝離,營收占比也在逐步減少。
北京旅游1998年上市,因承包北京潭柘寺、戒臺寺、靈山、妙峰山的旅游業務而發家,在2011-2013年間面臨景區和酒店業務逐年下滑、持續低迷的狀況,繼而決定轉型,資料顯示,2011-2013年,北京文化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76億元、1.66億元、1.62億元。
收購摩天輪的第二年,北京文化完成收購艾美院線項目,同年8月,公司以13.5億元收購世紀伙伴、(投黑馬 Tou.vc專注于文創領域的眾籌平臺)7.5億元收購浙江星河、4.2億元收購拉薩群像3家公司100%股權。
再到去年7月,北京文化又出資1000萬元與賈玲、張廣輝、孫集斌共同成立大碗娛樂。同年,北京文化相繼退回潭柘寺、戒臺寺兩處北京景點的經營權和管理權,拋售了旗下的龍泉賓館,這些資產都是轉型前公司的營收支柱。
在旅游、酒店服務收入同比下降19.73%的情況下,影視經紀業務成為了北京文化的救命稻草。至此,北京旅游已經幾乎完全蛻變為涵蓋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綜藝、新媒體及旅游文化的全產業鏈文化集團,甚至憑靠一部50億票房的《戰狼2》在影視行業中獲得了足夠的話語權。
回顧兩三年前電影市場一片唱衰時,北京文化卻仍對票房市場持樂觀態度,包括保底發行了《心花路放》百思特網、《戰狼》、《一代妖精》等一眾影片,現在,北京文化又在年報中公開了新一輪的影視作品生產計劃:
22部電影,24部電視劇/網劇,其中分別有8部和3部未確認發行檔期。
電影情況
電視劇/網劇情況
不可否認,北京文化是一個善于制造“爆款”的影視公司,尤其入局還不到5年:從11.6億票房《心花路放》到54億票房的《戰狼2》,北京文化數次為電影市場完成票房保底的優質案例。
但無論是從股價,亦或是業績上,資本市場并沒給北京文化一個好的肯定。可以說北京文化的體量相對還是較為有限,爆款對業績的影響非常明顯,而證明自己唯一的方式就是繼續打造高票房電影。
或許,在剝離原始旅游資產后的第二年及未來,北京文化真能迎來絕處逢生的話,也算是影視市場上一段韻事了。
(文章來源于:麻辣娛投摘編)
本文地址:歡迎分享轉載80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