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東北角(天津南開區藝術公寓)
現在的人們,對東北角最深的印象,
大概就只有東北角書店了...
你真的不知道,
當年東北角知名度有多高!
首先哪兒是“東北角”?
北馬路、東馬路、北城街、
城廂東路合圍的區域。
△圖源天津老城網
“
《記憶天津老城里》中的論述:
東北角一帶是天津衛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天津的道署衙門、鹽運署均設于此,天津文廟亦在此區域內。這里是舊時天津衛最繁華的地方。
“東北角”可是天津老城里,
知名度最高的地名。
郭店街、大胡同、宮北大街,
城里一側在老城墻拆除后迅速繁華起來。
“
正興德茶莊、五和商場、官銀號菜市、北海樓商場、天津影院、大觀茶園等等都曾是天津百姓耳熟能詳的商業、娛樂場所。
在北馬路與東馬路相交的地方,
年紀稍長的人,
大概還記得這里曾有一座尖頂式的建筑,
那就是正興德茶莊的大樓。
△正興德茶莊內部,雖然有點兒黑,圖源出處見水印
正興德茶莊是由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穆文英
于嘉慶年間創辦的,
至民國期間進入全盛時期,
在天津共設有三家店。
下滑查看當年的正興德↓
北門外竹竿巷內為總店,1926年在今天的和平路開設第一分店,1935年在東北城角,設立了第二家分店。此樓正面為圓弧,磚混結構,兩翼三層,局部四層,主樓上有塔式鐘樓,由上海建筑師葛宏夫承建。主樓及西側部分為茶莊所用,南側部分為其它商鋪。主樓外檐用大理石漢白玉裝飾,內部為磚木結構,銅面柜臺,正門外匾額為華世奎所書,一樓營業廳內“正興德茶莊”大匾為吳佩孚所書。那整潔典雅的營業大廳,讓當年進到正興德茶莊的顧客,即使不買茶葉,逛一下店鋪也能算是一種享受。
正興德茶莊不僅有自己的店鋪,在河南、福州、杭州等地都有自己的茶廠,使得它的茶葉成色好價錢低,所以深受天津百姓的喜愛。在1994年北馬路拓寬工程中主樓和西側翼樓被拆除,正興德茶莊遷往他處。
與正興德茶莊緊鄰的是五和商場,
位于正興德茶莊大樓主樓的南邊兒,
位置在現在東馬路邊上。
五和商場創建于1938年,
最初并不是很大,由五人合資經營,
故名“五和”之意,曾名五和百貨線店。
1970年曾改稱新華百貨商場,
1980年恢復“五和”字號,
名為“五和商場”。
“
商場內一樓以經營百貨、電料、針棉織品為主,二樓以經營成衣布匹為主,三樓以經營音響電器為主。七八十年代這里平日就是顧客云集,到節假日更是擠得水泄不通。九十年代后期,五和商場搬出,這里改為中式快餐店。直至,2003年老城整體拆遷時被拆除。
在菜市場北馬路口西側曾是一座三層樓房,
這里就是北馬路9號的大觀茶園舊址。
甄光俊先生在《宋則久與大觀茶園》中曾道:
“
大觀茶園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剛落成時為兩層樓式磚木結構,樓下池座和樓上兩側包廂為頭等座,后排及樓下左右包廂為二等座,總計可容納近七百位觀眾。大觀茶園主要股東為實業家宋則久,武清籍梆子藝人崔德榮(藝名靈芝草)也投入若干股本。茶園落成后,由崔德榮作首期公演,連續數月上座不衰。
宣統元年(1909) 更名為大觀新舞臺,
作為嘗試新劇表演的陣地。
1909年農歷八月十二日,大觀新舞臺舉行改建易名后首場演出,由王鐘聲領銜主演其自編自導的新劇《緣外緣》,同臺合作者小孟七、萬鐵柱、日日紅、金月梅等皮黃、梆子名角,有的屬大觀園原有班底,有的隨王鐘聲來自北京,往觀者甚眾。此后,王鐘聲在大觀新舞臺還演出了《林文忠禁煙強國》、《朝金頂》等新劇,有力地推動了新劇在天津發展。辛亥革命后,大觀新舞臺繼續堅持戲曲改良,具體表現在演出梆子、京劇的同時,優先照顧天津百姓稱作文明戲的時裝新戲,為文明戲提供與群眾交流的場地。并經常組織藝人們到貧民院等慈善機構為買不起戲票的窮人演出義務戲。
后逐漸改為商業門市。
建筑于1994年部分拆除。
在大觀樓往西不遠,
有一座始建于上世紀20年代初的三層小樓。
這里原是國貨售品所建的天津商場。
1930年改為天津影院,
以后又多次易主。
也許有不少老人們會記得
在影院正門的左側有個發電機房,
在當時電力供應不足而停電時,
影院便自己發電,不至于中斷放映。
官銀號,
清代天津最早的一家國有銀行百思特網。
“官銀號到了,抓緊下車咯您嘞!”
想當年,有軌電車在東北角設站,
每天聽售票員用天津話這樣大聲吆喝著!
歷史上的東北角也叫官銀號,
是文化金融商業繁華集中之地。
△右邊這個建筑就是官銀號
為什么東北角也叫官銀號?
就像勸業場、百貨大樓、小白樓一樣,
用一個繁華的地標,代表一個區域。
作為銀行的官銀號,
存在時間并不算長,
作為地名的官銀號,
在80年代以前深入人心。
“
官銀號初創資本100萬銀元,為省級官辦財政銀行,可代表國家發行鈔票,同時經營直隸省金庫,融通行政經費,與西方各國金融業交流,調劑市場。
1903年4月1日,直隸官銀號開業,
這個時間比北京成立戶部銀行,
也就是中央銀行要早多半年。
直隸官銀號開業后,
天津的各家工商企業紛紛在官銀號設立賬戶,
存取銀元。
“
官銀號還印發百思特網了紙鈔,上面印有“北洋天津銀號”和李鴻章的頭像。1907年4月,官銀號在其東側附設門面,開辦“博濟儲蓄銀號”,經營存款業務,吸收社會游資。
當時天津是中國北方的金融中心,
官銀號倡導民間儲蓄之風,
開民間理財先河,
吸引了大批的津門百姓前來開戶,
大大提升了官銀號在民間的知名度。
官銀號的旁邊曾有一座菜市場,
官銀號菜市場,
在清末時已經是頗具規模的菜市場。
1913年,
建成上有木質頂棚下有固定房屋的市場,
直到2003年被拆除,
始終是天津最有名的菜市場之一。
“
1913年開始設立攤點,建設店鋪,形成里巷,俗稱“菜市街”。到1983年,正式更名為“官銀號菜市街”。每逢過節,附近的居民都會提前到菜市場里排隊,憑副食本購買配給的花生、瓜子、核桃、糖塊等年貨,這是令一代人記憶深刻的年味。
△圖源天津老城網
1906年,
比利時電燈電車公司
開通了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
設立了“官銀號站”,
這個地名一直使用到80年代,
直到古文化街建成,
東北角新華書店又成為天津最大的書店,
“官銀號”這三個字,在人們心中才逐漸淡化。
但是住在這兒的老人們,
當有人問起他家住哪兒的時候,
他都會像家里的長輩一樣,
用純正的天津話回答:“在官銀號。”
△按照原址重新翻修的官銀號
依舊繁華的東北角
首當其沖就是依然堅挺的東北角書店↓
△看到那模模糊糊的新華書店了嗎,這可是天津當時最大的書店
你一定轉過的古文化街↓
△圖源見水印
你一定去買過文具襪子的大胡同↓
也有繁華的現代化商場百思特網↓
看看現在的耳朵眼總店↓
到正興德買茶葉,去五合買針頭線腦,
到元隆綢布店和內聯升置辦新鞋新衣服,
到中立園吃他們家最拿手的三鮮鹵面……
這大概是東北角人最深刻的記憶吧。
話題討論
您在東北角生活過嗎?
或者您對東北角有什么記憶嗎?
本文地址:歡迎分享轉載79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