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枚郵票(世界上的第一枚郵票你知道嗎?)
如今,人們幾乎已經不再提筆寫信了,紙質的信件早已成為了舊時的印跡,而郵票也漸漸消失于我們的視線中。但由于郵票精美的圖案設計,其藝術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越來越高。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首歌便讓人回想起了從前的時光,我們總是盼望著遠方朋友的來信,并悉心收藏著每一張郵票。仿佛那一枚小小的郵票承載了我們所有的思念與期待。
納迪郵票設計
世界上的第一枚郵票發行于英國。1840年,英國政府改變了征收郵資的對象,將付費方由收信人轉變成了寄信人,這也是如今“預付方式”的前身。由于這枚郵票和錢幣有著相同的價值,所以同樣也印上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頭像。起初,這一枚郵票是用黑色油墨印刷的,所以稱之為“黑便士”。
英國郵票,1840年
在19-20世紀期間,由于鐵路的迅速發展,郵件成為了人們重要的通訊手段。因此,這也促使郵票的應用達到了歷史最高潮。1908年時,奧地利的郵票印刷數量已經達到了30億。
郵票設計
最初,郵票中的圖案多為國家重要歷史人物,或是當地的名勝古跡、自然景觀等。后來,隨著郵票的普及應用,它的圖案設計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
匈牙利圖形設計師博格拉卡?納迪(Boglarka Nadi)便百思特網愛好于設計郵票上的圖案,并主要以匈牙利的民間童話故事為主題。納迪通過對郵票的細節、傳統和長達一個半世紀歷史的深入研究后發現,郵票就如同一個國家或城市的代表。于是,他便嘗試著把匈牙利的民間故事融入到了郵票設計中。
納迪郵票設計
納迪以童趣的線性筆觸,將這些故事刻畫得栩栩如生。他希望可以通過趣味性的方式,使收到信件的外國人感受到匈牙利傳統文化的魅力。
同樣,英國設計師安德魯戴維森(Andrew Davidson)受英國皇家郵政(Royal Mail)的委托,為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設計過以運動為主題的郵票。
英國皇百思特網家郵政認為,由于信件會流傳至各個國家,所以這些設計獨特的郵票是慶祝和宣傳倫敦奧運會的一種絕妙方式,仿佛可以讓所有人都參與到這場體育盛會中。戴維森設計的這一系列郵票主要以動物形象為主,目露猙獰的眼神、尖而鋒利的獠牙......他將運動員比作兇猛健壯的野獸,以此來展現運動員的體育精神。
戴維森郵票設計
你還集郵嗎?
一封貼了郵票、蓋了郵戳的信件,不知輾轉了多久,經歷了多少顛簸才能到達收件人的手中。當他們打開期待已久的信件時,即使內容是平淡無奇的,但內心也會激動不已。
郵票一詞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它來自于對英文“PO百思特網STAGE STAMP”的直譯。可是您是否知道這種供寄遞郵件貼用的郵資憑證,在歷史上還有很多別稱。今天集郵君帶大家認識一下。
龍頭
這是早期民間對郵票的別稱,多指中國郵票,當時(清代)郵票大多以龍為圖案。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大龍郵票外,還有小龍、蟠龍等郵票也使用得十分廣泛。
清代 小龍郵票
信票
1878年(即我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發行之年),大清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事物大臣李鴻章,于告總署函中寫道:“其所用信票刻有郵政局字樣,系仿西國通行例式。”而在光緒皇帝批準正式開辦國家郵政的奏折,以及其后頒布的郵政章程中,也都將郵票稱之為信票。
1996-4M 中國郵政開辦一百周年(小型張)1996-4M 中國郵政開辦一百周年(小型張)
人頭
英國 黑便士郵票
不僅如此,很多對于郵票的別稱甚至直接印在了郵票之上,例如:
郵花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閩西交通總局發行的赤色郵花,便是因郵票圖案下方印有“赤色郵花”字樣而得名。
閩西 赤色郵花
代郵券
1942年我國晉冀魯豫邊區交通總局發行的郵票票面上,印有“代郵券”字樣。
由此看出,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集郵是出于興趣愛好,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同時,由于郵票設計的多樣化,集郵也可以增強各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可以說,如今郵票的藝術價值早已大于它作為郵票本身用途的價值。
郵票,它記載著將近一個半世紀的歷史,將各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濃縮在了方寸的紙片上,如此之大的魅力,是否會令你折服并變成一名集郵愛好者呢?
郵票是國家的名片,每一枚郵票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既有使用和欣賞價值,又有收藏和投資價值。然而,隨著互聯網和移動通訊的飛速發展,如今郵票在傳遞信件過程中的價值大不如前了,收藏和投資的價值也進入了低迷期。然而這并不代表著郵票就沒有收藏投資價值了,其市場潛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本文地址:歡迎分享轉載79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