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兒子(高瑛為了和艾青在一起)
藍鷹書畫專注于文化領域,書畫傳播推廣領先品牌。
艾青之子艾軒:一幅油畫賣出2072萬天價,馮小剛對其愛不釋手!
文/華勇
艾軒由于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從小就開始接觸藝術。他在1963年考上了中央美院附中,附中畢業之后他選擇參軍,服役于西藏軍區。第一次接觸到西藏就讓他愛上了西藏這個地方,于是畫筆成為了他記錄西藏的工具,這一畫就是一生。在艾軒的筆下的西藏是很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艾軒(左)與父親艾青(右)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想必這句詩是大家所熟悉的,而這首詩的作者艾青,正是艾軒的父親。在世人的眼中艾青是位對國家對民族有著深厚感情的詩人,可在艾軒的眼中他是位冷血的父親。
▲艾青
從小艾軒就遭受到了父親的不公待遇,父親將婚姻失敗的賬算在了艾軒頭上,因此從小艾軒是沒有得到過父愛的。想喝牛奶,即使有也不給你喝,寧愿當面摔掉。就這樣艾軒和冷血的父親生活了七八年的時間。后來他被部隊帶到了北京,艾軒也因此逃脫了父親。
雖然父親對自己不好,但艾軒還是在父親的影響下接觸到了藝術,最終艾軒深深的愛上了美術。1963年艾軒考取中央美院附中,可是文化運動讓艾軒受到了牽連,他不得不去西藏服役。
▲艾軒作品
1973年艾軒又轉到了成都軍區,成為了駐軍畫家,剛到成都軍區,艾軒就接到命令要去紅軍長征的路,于是艾軒將紅軍長征的路走了二三十遍。而在不斷重走長征路的過程中,艾軒與長征路途的百姓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誼,尤其是四川藏區。
▲艾軒作品
對于西藏,艾軒有著很深厚的情感。他喜歡那里淳樸的藏風,也喜歡藏區的自然風貌。即使現在艾軒每年都會抽出時間去藏區充電,意圖從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故事。
《圣山》的創作是艾軒在2009年走訪藏區時,而這幅畫的主人公是生活在藏區的一家三口。在油畫中父子題材少之又少,但艾軒卻選擇了這個偏冷門的題材。通過他的畫作,讓我們清晰的感受到了少數民族所特有的粗獷,畫像中的兩口子都朝著前方望去,而他們目光所到的地方就是圣山,而他們此行是去朝圣。
▲艾軒作品《圣子》
這幅畫中西藏男子手中的小孩和圣山的寓意是一樣的,都代表希望,圣山是他們心目中的希望,而孩子則是寄托他們希望的載體。當你看到這幅畫,總能感受到生命的渺小,從心底里生出敬畏之心。這幅油畫后來在北京秋拍上被馮小剛以2072萬拿下。
▲艾軒作品
艾軒的畫總是有著屬于自己的個人特色,油畫是西方國家所有的,對于油畫,艾軒認為中國畫家想要去“夠到”西方油畫大師,還有著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這段路很漫長,很遙遠。中國在油畫上面的造詣還很淺,淺到百思特網和西方的差百思特網距還有一個中國足球隊。
—END—
本平臺所發布的圖片均搜集自網絡公開資料,編輯并不確定作品之真偽,不作為投資收藏的依據,僅供書畫愛好者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本文由藍鷹書畫原創,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以上為嘉賓觀點言論,不代表本館立場。
本文地址:歡迎分享轉載79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