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IE(IE是什么意思 我們不是瀏覽器)
19世紀后半期,美國工業出現前所未有的資本積累與工業技術的提高,然而,如何管理、控制、組織這些資源卻沒有系統的方法,有關于如何提高勞動者的潛力也是當時一大問題。這兩點嚴重阻礙了生產效率的提高。
當時,許多管理者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其中就包括后來被人稱作“科學管理之父”的F.W.Taylor。1898年泰勒先生在伯利恒鋼鐵公司進行的著名的“搬運生鐵塊試驗”和“鐵鍬試驗”。最初在工廠干活的工人是自己帶鏟子,鏟子的大小和鏟口形狀各不相同,而且鏟不同材料時用的是相同的鏟子。
這樣一來,在鏟煤時合適的鏟子,在鏟鐵砂時就過重了。泰勒研究發現每個工人的平均負荷是21磅,后來他就不讓工人自己帶工具了,而是準備了一些不同的鏟子,每種鏟子只適合鏟特定的物料,這不僅使工人的每鏟負荷都達到了21磅,也使得鏟不同物料時都有最優的鏟子與其對應。
與此同時,他還對工人鏟礦的動作進行了精確的時間研究,去除與合并冗余動作,得出一個“一流工人”每天應完成的工作量。在一系列研究下,堆料場的勞動力從400-600人減少為140百思特網人,平均每人每天的操作量從16噸提高到59噸。
百思特網泰勒在機械制造領域發展出方法設計、時間測定、生產計劃安排與控制等一系列方法,并進行了一系列試驗,他認為提高工人勞動生產率的潛力是很大的, 他主張在科學試驗的基礎上制定出標準的操作方法, 并對全體工人進行訓練據以制定較高的定額,也就是工作定額原理。除此之外,還必須使所用的工具、機械、材料、工藝及作業環境標準化, 這就是所謂的標準化原理。
與泰勒同時期的先驅者還有吉爾布雷斯夫婦和亨利?福特。吉爾布雷斯夫婦致力于時間研究和動作研究,提出差別計件工資制以及動作的經濟原則等,甚至在家政管理方面也有著作。他們將手的動作分為17種基本動作即動素,如Reach、Grasp、Move等;然后通過定性分析,找出最合理的動作,以使作業達到高效、省力和標準化的方法。
亨利?福特則首創了符合標準化、專業化的流水線系統,使制造業領域生產效率大幅提高,成本也得到極大的壓縮。正像他描述T型車時所說的那樣,“這是一款專門為公眾設計的,人人都買得起的大眾車”,亨利?福特也被稱作“給世界裝上輪子的人”。
最初,泰勒把這套方法命名為科學管理。后來,由于美國工人階級獨立意識的提高,工人們不愿意被管理,一聽到“管理”這個詞就反感。在這種情況下,泰勒為其取了一個當時工人們更愿意接受的中性名字“Industrial Engineering”(工業工程)。此后的一個多世紀里,工業工程作為一門學科蓬勃發展不斷壯大,也把美國送上了世界經濟的頭把交椅,在西方工業文明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后,工業工程師注重于從多角度考察、分析和改進所研究的系統。1924年休哈特(W.A.Shewhart ) 首創質量控制圖, 將數學分析和統計方法應用到質量控制中。他指出,每一個方法都存在著變異,都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即使在理想的條件下獲得的一組分析結果,也會存在一定的隨機誤差。從此統計學成為IE 研究中的一項有力武器,廣泛地應用于質量控制、庫存控制、財務與成本控制以及市場預測等方面。
隨著機械化的迅速發展, 費希(J.Fish) 首創“工程經濟”,解決設備的“經濟性”問題,以工程項目為主體,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資源,以得到最大的經濟效益。
在二戰中,運籌學的產生為決策者們提供了面臨多種方案時進行選擇的方法。工業工程師將其應用到管理中, 例如, 決定產品開發方向、銷售分配方案、資源最優配置等都存在如何在各種復雜的條件下求“優化”問題, 這些問題都可以利用運籌學中的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動態規劃、網絡技術、排隊論、對策論等方法來解決, 使得IE 的技術內容得到大大的豐富與發展。
二次世界大戰后,IE工程師們認識到必須把人與系統結合起來研究,于是人因工程就此誕生。人因工程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管理學、勞動科學、安全科學等許多方面,以人為本,著眼于提高人的工作績效,防止人的失誤,在盡可能使系統中人員安全、舒適的條件下,統一考慮人—機器—環境系統總體性能的優化,如考慮機器的設計、工作臺的設計與工作地布置,研究作業環境如何更有利于發揮操作者的效能。
在當今時代,IE吸收了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廣泛采用計算機輔助管理及信息系統輔助研究,就生產系統建立起完善的計算機信息網絡,從而使大規模系統的分析決策更有效地完成。
如今的IE既可以對一個小的生產加工臺進行分析與優化,也可以對整條生產線百思特網、整個企業進行規劃與決策。美國工業工程師協會(AIIE)給工業工程的定義是:工業工程是對人、物料、設備、能源、和信息等所組成的集成系統,進行設計、改善和實施的一門學科,它綜合運用數學、物理學和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和技術,結合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理與方法,對該系統所取得的成果進行確認、預測和評價。簡單來說,工業工程的職能在于設計與優化包含人在內的復雜集成系統,用工程的方法解決管理問題。
雖然在中國,工業工程在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萌芽起步,但短短二十幾年的時間,IE已開始在各領域散發光彩。我們相信,IE將繼續在各行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IEers會在我國發展史上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akes things better
本文地址:歡迎分享轉載7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