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對德國(2021歐冠4分之一決賽賽程表)原創天天談史2021-04-06 13:54:28
搬不走的鄰居:德國與法國的愛恨情仇
提到法國與德國,不知道大家都能想到什么呢,是兩次世界大戰中的你死我活,還是如今歐盟中兩支最強的力量呢?法國與德國作為鄰居,擁有著共同的起源,但卻在19世紀后幾次大打出手,幾乎成了不死不休的仇敵,這百思特網一切究竟是怎樣的情況呢,接下來請大家跟著我一起來看看法國和德國之間的愛恨情仇吧,別忘了點贊評論哦,謝謝大家!
法國和德國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紀,當時的日耳曼人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君主制王國,他的名字叫法蘭克王國,由于法蘭克王國實行繼承人平分土地的制度,導致了王國經常出現分裂、內戰和再統一的現象,就這樣持續了近400年,在法蘭克王國最后一個國王查理死后,他的三個兒子簽訂了凡爾登條約,決定將法蘭克王國分成三份,分別為東法蘭克、西法蘭克和中法蘭克,從此這三個國家再也沒有統一過,他們逐漸發展出了自己的語言、文化和政治體制,這三個國家后來的名字分別為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所以其實法國和德國是同源同宗,那么為什么后來兩國會變成仇敵呢?
首先我們來講一下法蘭西是怎樣建立并強大起來的。在西法蘭克建立一百年后,西法蘭克的國王因沒有子嗣,眾人推舉法蘭西島的公爵雨果.卡佩繼任西法蘭克王位,西法蘭克就此被法蘭西王國取代,直至公元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他膝下無子,他的堂兄腓力和他的外甥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爭奪法國王位,最終腓力勝利,成功繼任了國王,但卻因此引發了英法之間百余年的戰爭,在1453年,法國成功擊退英國,結束了戰爭,但正逢歐洲黑死病盛行,加上百年戰爭對法國的摧殘,法國此時憊弱不堪,但也是經過此次戰爭成功使法蘭西的民族實現了統一,在1461年,路易十一即位,開始對不順從的諸侯進行打擊,最終在15世紀末,法蘭西基本實現了國家的統一,民族和國家的統一為法國的興盛打好了基礎,在1589年,亨利四世登基,他發展經濟、休養生息,并鏟除異己,到了路易十四即位時,法國的實力已經十分強大,路易十四開始了對外擴張和海外殖民的道路,這雖然使法國的地位大大提升,但也造成了法國經濟下滑的影響,1715年路易十五即位,他雖然積極發展經濟,但王權的威嚴逐漸衰落,到了1774年路易十六即位時,法國國內的資產階級已經感覺到了他們的地位已經不符合實力了,于是對王朝越來越不滿,一場革命正在醞釀,尤其是啟蒙運動的傳播給革命帶來了思想上的準備,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起義人民攻占巴士底獄,很快封建王朝就被推翻了,皇帝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革命成功之后,資產階級幾個派別為了爭奪法國政權進行了激烈的爭斗,先后由雅各賓派和熱月黨人掌權,國外則以英國為首建立起了反法聯盟,在法國陷入了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拿破侖橫空出世,拿破侖在破解了國外的反法聯盟之后,于1799年奪取了政權,在5年后,拿破侖登基稱帝,正式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但在外國強大的反法勢力下,拿破侖遭遇了滑鐵盧之戰,隨后退位,波旁王朝復辟,不久后,波旁王朝的反動統治引起了人民的不滿,人民再次發動起義,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拿破侖的侄子路易.波拿巴當選為總統,不久后稱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帝國,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國戰敗,法國人民起義,拿破侖三世退位,法國建立了第三共和國。法國經歷過幾次的革命,經過共和國和帝國的反復變換,其國內的封建勢力基本被掃除,資產階級掌權,自此法國成為可以與英國爭雄的世界大國。
剛才我們講到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倒臺是因為普法戰爭的失敗,那么這個“普”是哪個國家呢,其實他的名字叫普魯士,是德意志眾多邦國中最強大的一個,請記住他的名字,接下來他會是我們的重要角色。與法國不同,德意志自東法蘭克王國建立以后就進入了神圣羅馬帝國時代,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一帝國,但神圣羅馬帝國并不是一個完全統一的國家,自他建立之初就基本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境內最多時擁有上千個邦國,1806年,神圣羅馬帝國在拿破侖的打擊下分崩離析,1815年,在普魯士的努力下,德意志各邦國建立了德意志邦聯,實際上是一個松散的聯盟,但在邦聯內普魯士并不是完全至高無上的,還有另一個邦國在挑戰普魯士的權威,他就是奧地利,普魯士在經過資產階級改革后實力大大提升,在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的領導下,1866年普魯士和奧地利開戰,最后普魯士獲勝,奧地利被趕出德意志邦聯,普魯士基本上掌握了德意志北部的各邦,就只剩下被法國控制的南方各邦,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普魯士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戰勝了法國,不但把南方各邦掌握在手中,并且還逼迫法國割讓了阿爾薩斯百思特網和洛林,這兩個地方都是歐洲主要的鋼鐵產地,普魯士將他們掌握在了手中,通過各種手段,1871年,德意志帝國在凡爾賽鏡宮正式成立,德意志在分裂了上百年后終于宣告統一,史稱德意志第二帝國,德國成立后實力大漲,特別是經過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他的工業能力已經超越了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但德意志帝國中帶著濃厚的封建色彩,而且他主張對外擴張,在經過與法國一戰后又與法國結下了仇怨,而且德意志帝國的成立居然是在法國境內的凡爾賽,這簡直是對法國的侮辱,兩國就此結下了不解之仇。
積極擴張的德國引起了英國的注意,英國雖然之前奉行封閉主義,但面對一個可以威脅他地位的德國,英國不得不打起了精神,特別是此時德國的實力已經超越了英國,英國為了打壓德國,與同樣和德國有仇怨的法國俄國結成了協約國,德國不甘示弱,和老兄弟意大利以及奧匈帝國組成了同盟國,歐洲戰爭局勢一觸即發,世界的局勢從未如此壓抑,直到一名塞爾維亞青年百思特網普林西普的出現,這個年輕人為了自己的國家刺殺了奧匈帝國的王儲斐迪南大公,巴爾干火藥桶就此被引爆,同盟國和協約國展開了生死大戰,但很雞賊的意大利卻并未參戰,而是一直在觀看局勢,在協約國一方占據上風后,立即宣布加入協約國,開始背刺德國,一直觀望并且大發戰爭財的美國也加入了協約國一方,1918年,德國與奧匈帝國最終失敗了,德國的地盤被大大壓縮,失去了海外所有的殖民地,皇帝威廉二世退位,奧匈帝國被拆解,德國建立了魏瑪共和國,德國國內的工業備受打擊,作為戰勝國的法國專門拆除了一節車廂,讓德國代表在這節車廂中簽訂投降書,讓法國沒想到的是,22年后,自己也會在這節車廂中簽署投降書。
一戰之后,各協約國成立了國際聯盟,企圖維持好戰后和平的局勢,在一戰中俄國爆發革命,成立了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的不同讓英法等國對這個新生政權很是忌憚,于是就萌生了扶持德國對抗蘇聯的想法,此時希特勒已經在德國聲名鵲起,并通過一系列的手段奪去了德國的最高領導權,成立了德意志第三帝國,但英法等國已經沉溺于和平之中,對納粹德國采取了綏靖政策,并企圖禍水東引,讓德國與蘇聯交戰,英法的一再縱容助長了希特勒的邪惡火焰,希特勒相繼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實力進一步提升,1939年9月1日,德軍進攻波蘭,二戰正式爆發,法國因為戰前和波蘭簽訂的條約而向德國宣戰,但因為國內的綏靖政策,并沒有主動出擊,而是縮在馬奇諾防線后被動防御,當時法國國內不相信德軍有這個膽量會進攻法國,但在德國與蘇聯瓜分了波蘭之后,德國又迅速占領了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在完成占領之后,德國就把矛頭對準了老對手法國,德軍在曼施坦因將軍的領導下,繞開了馬奇諾防線,直接攻入法國本土,六個星期后,號稱擁有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投降,希特勒為了羞辱法國,特意把一戰時德國簽訂投降書的車廂找來,在車廂內接受了法國的投降書,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滅亡。1945年,德國投降,德意志第三帝國滅亡,戰后美英法蘇四國對德國進行了軍事占領,之后為了對抗蘇聯的威脅,美英法三國將占領的領土合并,建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蘇聯則在他的占領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國就此分裂,民主德國方面為了防止公民外流,在柏林建立起了柏林墻,一度成為了德國分裂的象征。
二戰后,各國都深感戰爭的可怕,為了不再發生戰爭,也為了使歐洲復興,歐洲走上了聯合的道路,法國領導人戴高樂就是歐洲聯合的積極倡導者,這一想法得到了聯邦德國總理阿登納的贊同,戴高樂和阿登納經常會談,經過幾百年的戰爭,法德雙方終于和解,1951年,法德意荷比盧六國建立了歐洲煤鋼共同體,1955年這六國展開會議,決定將協議的內容擴展到其他方面,1957年相繼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隨著六國的聯系不斷加深,1965年,六國簽訂了《布魯塞爾條約》,將三個共同體合并,建立歐洲共同體,1973年后丹麥、英國、愛爾蘭等國逐漸加入,最后歐共體已經有12個成員國,隨著各國在經濟上聯系逐漸加深,各國也萌生出了建立政治聯盟的想法,在1993年,經過各國協商,簽訂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歐洲聯盟正式成立,隨后又有多個國家加入,到今天為止,歐盟已經有27個成員國,歐洲在聯合的道路上越走越近,德國與法國作為歐盟的重要成員國在其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兩國在國家利益上肯定會有摩擦,但我相信兩國肯定再也不會像之前那樣大打出手了。法德兩國幾百年的愛恨情仇告訴了我們,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只有保持國際合作才能保證和平與發展。好了,本次的內容到這里就結束了,感謝大家的觀看!
本文地址:歡迎分享轉載79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