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晉陽(柳晉陽歷史
在電視劇《于成龍》中,我們經常看到周瑞和調戲柳晉陽,說他是刀筆小吏,而他自己稱為幕賓,貌似高柳晉陽一等。那么同樣是在身邊給于成龍辦差,他們之間的身份到底存在那些不同。
在古代吏有多種稱謂,百思特網如書吏、書役、胥吏等,歷代也不一樣,每一代各種機構中的吏稱謂也不一樣,百思特網又有一些具體稱呼。幕賓的稱呼也相當多,有幕府、幕友、賓師、師爺等。
這兩種人員均不是國家職官,都屬于行政輔助人員,但在行政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影響,尤其是吏,是從事大量瑣碎公務的人員。
國家有限的額設官員,不可能去從事那些瑣碎的公務,所以大量的瑣碎公務就由吏來完成,甚至有這樣的說法:國家可以一日無官,不可一日無吏,否則行政就無法開展。正因為如此,國家制定了有關吏的各方面制度。
吏和幕賓作為行政輔助人員,其任用由來已經,明清時期,尤其是清代,又有其突出特點。在幕賓的聘用上,特點尤為突出,而且影響大,與歷代的制度都不一樣。
以前有人提到,吏和幕賓都不是官員,又都是輔助人員,不容易區分,或者說在概念上有些模糊之處,容易混淆,所以把吏與幕賓的區別首先和各位介紹一下。
第一,從設置上來看,中央、地方各級機構都任用吏。幕賓則主要受聘于地方衙署,而且是省、道、府、廳、州、縣機構的長官,以及各專門職務的長官如河道總督、漕運總督、學政、鹽政等聘用,而佐雜官不雇用幕賓。
也正是如此,如果從數量上進行對比,差別就更大了,吏的數量非常大,如果合計文吏和胥役,地方上的胥吏有的甚至相當于官的數百倍,一般也有十幾倍、幾十倍。幕賓的數量則比吏少的多。少的就雇用一名,最多的也就幾十名,且主要是督撫等地方大員。
第二,吏有國家規定的編制額缺,是國家公職人員,由官府發給工酬。而幕賓沒有國家規定的編制員額,不屬于國家規定的公職人員,完全由長官自己出資聘雇,聘與不聘,聘雇幾名,完全由長官根據自己的需要來決定。
第三,吏的身份地位低。連“未入流”都算不上。尤其是胥役,即所謂的衙役之類,在清代是歸入賤民階層,身份地位低于平民百姓,官員們把他們作為仆役驅使。
從收入上看,吏的薪酬也很低,一個月也就二三兩銀子。而幕賓的身份地位高,與幕主長官地位平等。有些人在充當幕賓以前本來就有科舉功名身份,有的可能是待缺的進士,而舉人當幕賓的非常多。
在官衙中,幕主長官應禮敬幕賓,因而稱其為“師”、“西賓”。清代關于幕府的記載中,常出現這么一句話,稱幕賓“合則留,不合則去”,因為幕賓是幕主請來百思特網的,合作愉快,就繼續干,如果脾氣不合、政見不同或其他原因,可以離開。
第四,吏從事的是雜務,這里又分為兩種:文吏,主要從事公文收發、保管、整理、查找及文字方面的雜務;胥役,也就是衙役等,主要從事的是幕主長官職掌的分理,協同辦理,幕主職掌什么,他就管什么,幕主忙不過來,對所管事務不甚精通甚至外行,因而聘幕賓協助,而且以其充當高級參謀。
這就是吏和幕賓的區分,說的更直白一點,吏就是用來打雜的,幕賓就是智囊團,所以在《于成龍》中可以看到,柳晉陽干的活多,而周瑞和出出主意就行了。
原型)
本文地址:歡迎分享轉載79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