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正大無私的奉獻( 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在華投資的外商獨資企業)
圖說:正大廣場是中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一站式購物商業旗艦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劉歆 攝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伴隨一代中國人成長的,有很多經典的回憶,但一定少不了中央電視臺的正大綜藝。和主持人這句知名的口號一樣,節目關于愛的那首主題歌,特別那句“愛是正大無私的奉獻”,曾席卷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來自泰國的正大集團,世界500強,世界最大的華人跨國公司之一,業務遍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員工超過35萬,年收入超過550億美元。正大集團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1979年成為改革開放后第一個在華投資的外商獨資企業;正大集團也是當之無愧的上海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伴隨近40年來上海經濟發展的轉型創新,正大在上海的發展逐步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覆蓋到第三產業,踐行著“利國、利民、利企業”的正大精神。
圖說: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三日,易初蓮花開業當天涌入了上萬名顧客 資料照片
1985大江食品: 中國第一家外資上市公司
老一代上海人一定對“大江食品”不會陌生,作為當年上海“菜籃子工程”的定點供應單位,大江食品特別是“大江雞”幾乎家喻戶曉。1979年,正大集團懷著對中國的鄉愁、對中國政府的信心,抓住中國改革開放的信號,成為第一個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企業。而當時在深圳設立的飼料廠僅僅是正大擅長的現代化“一條龍”農牧食品業的一個環節,他們在尋找正大在中國更大的家。
“不去上海,等于沒去中國。”正大集團資深董事長謝國民對上海情有獨鐘。1983年,時任董事長謝國民和副董事長李紹祝來到上海投資。“其實我們一直就看好上海,那個時候中國剛剛打開大門,而對先進技術、新的管理方法最容易接受的就是上海人。上海有一批懂英語、日語的老工程師,他們接觸過現代化管理模式,當時上海農業的發展也相對不足,一個雞場每年只能養300到500只雞。”李紹祝回憶說。
和上海的談判起初并不順利,有關方面不太相信正大的農牧業生產能力。1984年,上海派出一個代表團赴泰國正大考察,結果眼見為實,現代化的農牧業發展模式讓上海代表當場拍板,在泰國就和正大集團簽署了合資協議。1985年,中外合資的上海大江食品有限公司成立,時任松江縣委書記的杜述古任公司董事長,這是中國第一家從飼料、養殖到屠宰加工“一條龍”的大型農牧食品企業。公司投資建設十多個農場每年產出上百萬只雞,通過引進正大先進工藝,食品安全全程可控,獲得日本、歐盟進口免檢,這在當時頗為罕見。
如今,正大中國的農牧食品業覆蓋了除青海、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區,而“一條龍”模式正是從上海起家的。1989年,上海第一家肯德基在外灘東風飯店開業,這家公司正是正大集團、新亞集團和美方共同合資成立的。1993年,大江食品實現在A股和B股同時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有外資背景的上市公司。
1997易初蓮花:中國第一家大型連鎖賣場
相比大江食品,上海人更為熟悉的是以“日日新鮮、天天低價”為口號的易初蓮花。易初蓮花更名卜蜂蓮花已經10年了,但上海人對易初蓮花這個大賣場品牌印象極為深刻:1997年6月23日,易初蓮花在浦東的楊高南路開張,這是中國第一家超過2萬平方米的大型零售賣場,當天涌入了上萬名顧客,大家爭相排隊成為奇景,都想第一時間體驗一種全新的購物模式。“后來排隊的人實在太多了,大家都擔心交通和安全問題,所以不得不提前關門。”正大集團資深副董事長李紹祝說。
在泰國,正大集團較早地進入零售業。1988年,擁有泰國7-11品牌的正大開出了第一家7-11便利店,目前已超過10000家。隨后大型批發超市萬客隆、大型賣場卜蜂蓮花先后開出,零售業構筑了正大集團繼農牧食品業后的又一個基石產業。正大集團的愿景也從為人類提供身體食糧,加入了為人類提供便利生活,兩大業態完美對接。
賣場模式的大獲成功讓正大很想把零售業的經驗復制到中國。浦東的開發開放提供了這樣的機遇,通過與上海蔬菜總公司的合作,正大在中國的第一家零售賣場在香港回歸前順利開出。發展至今,正大在中國已經有卜蜂蓮花、正大會員店、正大優鮮超市等96家門店,其中上海就有26家。
2002正大廣場:中國第一家一站購物旗艦
如果說位于浦東陸家嘴的正大廣場是上海的地標之一,恐怕沒有多少人會反對。2002年,正大集團投資5億美元的正大廣場正式開業,這是中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一站式購物商業旗艦,開業以來獲獎無數。普通上海市民可能難以想象,正大廣場開幕的背后,卻有著超過10年的準備和艱辛歷程,可以說見證了浦東開發開放的從無到有。
李紹祝表示,上世紀90年代初,正大集團是堅定要在上海加大投資的外資企業,“當時董事長和我常坐在外灘望向黃浦江對面,這邊是人山人海,那邊是一片漆黑,陸家嘴有40公頃的土地,如果能去對面投資……”其實,那時中方已經開始醞釀浦東的開發開放和陸家嘴的招商,時任上海市市長朱镕基很快與正大取得聯系,正大第一時間表態愿意參與。當時陸家嘴以農地為主,要把生地變為熟地,就要展開“七通一平”(通給水、通排水、通電、通訊、通路、通燃氣、通熱力、平整場地),正大集團會同陸家嘴開發有限公司,在短短兩年內完成了陸家嘴40公頃土地開發的前期工作。
“1997年的金融風暴,導致正大廣場停工一年多。”李紹祝清晰地記得每一個細節,“2002年我們開業了,為滿足需求,我們租了60輛公交車,免費拉人來。開業的前5年,正大廣場都是虧的,而現在,每天客流量已經突破10萬人了。”
2014名爵汽車:上汽走出去戰略獲得成功
2014年,上汽正大汽車有限公司在泰國舉行了首輛名爵汽車MG6的下線儀式。鮮為人知的是,早在30年前,上海汽車就和正大集團結緣了。“上世紀80年代初,摩托車是硬通貨,百姓搶購,每年供不應求,”李紹祝當時負責正大集團的工業項目投資,“有人在香港做上海的代理,每年也只能給上海市場供應500輛。”
1983年,正大集團和上海拖拉機汽車公司合資建廠,成立上海易初摩托車有限公司,引進日本本田的技術生產“幸福牌”摩托車,風靡全國,兩年后達到年產6萬輛,后不斷發展達到年產45萬輛的規模,成為中國最大的摩托車生產企業。其后,正大一直在汽車機械和零配件領域與上海汽車保持合作,直到2012年,上汽集團的走出去戰略和泰國政府希望引進中國項目不謀而合,一拍即合。2012年12月,上汽集團與正大集團簽約,雙方合資在泰國建廠,面向東盟生產和銷售上汽自主品牌名爵MG汽車。“汽車要做好,關百思特網鍵售后服務。正大的網絡和信譽,助推了名爵的發展。名爵在泰國賣得好,今年上半年做到SUV市場的泰國第一百思特網名,要知道我們戰勝的是在泰國投資了60年的日本汽車企業。”李紹祝感嘆,正大和上海的合作證明了一個商業邏輯,只有找到好的合作伙伴,才能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獲得雙贏。
今年年初,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會見了正大集團資深董事長謝國民一行,李強希望正大集團圍繞上海下一步發展,在產業布局、商業創新、科技研發等方面繼續加大參與力度。作為上海市榮譽市民、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成員,謝國民表示對中國、對上海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愿意更加深入地參與上海四大品牌建設,在食品業、零售業創新升級,探索建設智慧城市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新民晚報記者 杜旻
【相關閱讀】正大的上海情緣
■《正大綜藝》為何上海出品
1990年,《正大綜藝》在中央電視臺開播,創造了輝煌的收視成績。這個節目其實是上海正大綜藝電視制作有限公司制作的,該公司由正大集團和上海電視臺、上海新龍華實業有限公司聯合創辦,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的電視節目制作公司。正大集團時任董事長謝國民邀請著名歌手翁倩玉的父親擔任制作人,并把制作出來的節目提供給中央電視臺播放。
■易初蓮花為何更名卜蜂
2008年,正大集團的大賣場品牌易初蓮花全國統一更名為卜蜂蓮花,很多人對此表示不解。其百思特網實,正大在中國區叫正大集團,在泰國就叫卜蜂集團。“易初”取自正大集團資深董事長謝國民的父親、正大集團創始人之一的謝易初先生的名字。2008年,正大集團決定“易初”的名字今后專注用于慈善事業,不再用于商業。易初蓮花改成卜蜂蓮花,也從此順應泰國母公司的叫法。當時除了更名,企業的標識也做了更換,由原先綠底白色蓮花的圖案,改為紅底黃色蓮花的圖案。
■復旦體育館為何叫正大
正大集團和復旦大學早有淵源,早在1992年正大就和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合作開辦培訓中心,成立復旦大學正大管理發展中心。2003年復旦大學為了迎接兩年后的百年校慶,計劃建造一所多功能場館,正大集團聽聞后決定捐贈3000萬元,用于建造這座體育館,2005年復旦百年校慶在正大體育館召開。正大體育館總建筑面積達100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7000人。正大集團資深董事長謝國民還擔任著復旦大學資深校董、榮譽博士。
本文地址:歡迎分享轉載78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