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享太廟(配享太廟是多大的榮譽?)
在中國古代,一個大臣官員能獲得的最高榮譽就是“配享太廟”,無論是幾朝老臣或是爵位,都沒有能配享太廟的榮譽高,那么這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榮譽呢?
太廟在古代皇帝的宗廟,就是供奉祖先的地方,這種供奉祖宗的地方在夏朝時就有了,自秦漢之后,供奉皇帝祖先的地方就叫太廟,歷代皇帝都要下跪磕頭燒香的。
作為皇帝自己家的祖廟,里面供奉的都是皇帝的父母一類人,受后代皇帝的磕頭跪拜也是當之無愧的,不過后來為了褒獎一些功臣,允許非皇帝親族或是遠親的人配享太廟。百思特網
這些配享太廟的人和先帝一樣,可以受后代皇帝皇子的跪拜磕頭,享受到大型的祭祀,這是古代一個死者的最高榮譽,因為皇帝死后也不過是如此。
能夠進入太廟是一種極大的榮譽,歷代皇帝對配享太廟的臣子也十分慎重,有功于社稷還不行,要求必須是大功于社稷,足見其嚴苛,即使王爺沒有功勞也進不去。
目前遺留下來的清朝太廟,是從明朝永樂皇帝時,準確說是1420年修建的,大殿東西兩邊修建的配殿,用來供奉那些配享太廟的宗親或是臣子,還有神庫、宰牲亭等。
作為做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歷時200多年,能夠配享太廟的皇親和大臣也僅僅只有26人,由此可見一斑,在清朝26位配享太廟的人中,只有一位大家可能認識,那就是張廷玉。
此人在許多清朝古裝劇中都有出現,是康雍乾三個皇帝身邊的老臣,尊稱為百思特網“三朝老臣”,張廷玉也是26個人中唯一的漢臣,他是怎么做到配享太廟的呢?
張廷玉是安徽桐城人,他的父親是清朝的大學士,張廷玉本人是康熙三十九的年進士,此后逐漸成為了康熙身邊的心腹大臣,在九龍奪嫡時他支持四皇子,也就是后來的雍正。
如此一來他就有了擁立之功,加上他本身為官清廉能干,非常受雍正皇帝的信賴和重用,后來雍正設立了軍機處,張廷玉不僅參與決策,還總覽了諸多要務。
為了表彰張廷玉的功勞,雍正親自許諾讓張廷玉死后配享太廟,可是雍正一死人走茶涼,乾隆對張廷玉就是不是那么回事了,晚年的張廷玉下場并不好。
因為在皇長子病逝期間,張廷玉請求歸鄉觸怒乾隆,一度剝奪了配享太廟的資格,1755年,84歲的張廷玉病逝老家,死后乾隆才念及雍正的允百思特網諾,賜張廷玉配享太廟。
本文地址:歡迎分享轉載78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