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衛生管理辦法(農村環境衛生管理制度)
為了強化我縣農村衛生環境整治工作力度,優化農村生態環境,改善人民群眾生存條件,提高健康水平,加快農村致富奔小康步伐,有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根據國家、省、市及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關精神及相關規定,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一、組織機構
成立村黨支部書記任組長,村委會副主任任副組長,"兩委會"全體干部及各村民小組長為成員的環境衛生管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對環境衛生管理工作要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和長遠工作規劃,要定期研究、定期部署、定期檢查、定期總結,并有詳細的工作記錄。
二、內容及標準
環境衛生管理的區域是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區域,各村民小組實行自主管理、執行落實的措施,村民委員會負責監督管理。管理的主要內容有村道溝渠衛生、百思特網畜禽衛生、食品衛生、公共場所衛生等11 個方面。具體內容及標準如下:
(一)村道溝渠衛生管理。
村所在地的主次干路路面平整清潔,做到無明曝垃圾和積水。主次干路兩側溝渠排水通暢,無臟物、臟水,并搞好綠化美化。
村民小組路面整修平整、干凈,路面及兩側溝渠的雜草、雜物和污水要清理干凈。
(二)畜禽衛生管理
畜禽一律實行圈養,百思特網對畜禽圈舍做到"三勤"(勤起、勤墊、勤打掃),并及時對畜禽糞便實行堆肥處理。對有一定規模的禽畜飼養圈舍采取相應的滅蠅和防止糞便、污水外流措施。做好禽畜防疫工作,防止禽畜疾病的產生和傳播。病死禽畜要一律深埋,不得隨意丟棄。
(三)公共場所衛生管理
強化對公共場所環境衛生的管理,讓群眾在整潔的環境中生產生活。門前要實行三包,門前、庭院做到綠化美化,由住戶負責。集貿市場要有固定的交易場所,分類經營,有固定的管理人員和清掃人員。衛生設施齊備,有足量的垃圾箱、果皮箱。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組織有關部門對公共場所進行檢查、抽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解決。
(四)垃圾處理
村所在地垃圾實行定點管理。分類收集,垃圾投放地的選址要科學合理,堅決取締非正規垃圾堆放點。組建垃圾清理隊伍,負責各村民小組所在地的垃圾管理工作。對居民每天生活垃圾的倒送有規定明確的地點,按規定倒入垃圾容器或指定的場所,再統一運到指定的垃圾投放地,并定期進行掩埋和消毒處理。村生產和生活垃圾以戶為單位,在自家合理的位置進行收集,禁止亂扔、亂堆、亂倒垃圾。對白色垃圾,經常拾撿,進行集中收集拉運處理。
(五)廁所衛生管理
村所在地的公共廁所數量確保充足,位置要合理科學,并進行無害化改造。要有專人管理,保持內外清潔,及時清掏,定期消殺。村積極推進戶廁無害化改造,戶廁要普及無害化衛生廁所,廁所內外保持清潔,糞便經過無害化處理后施于農田。組織有關人員對戶廁進行定期檢查消毒,防止蚊蠅滋生,傳播疾病。
(六)柴草管理
柴草與居住地百思特網應相隔一定的距離,實行定點集中堆放。堆放整齊有序,柴草要隨用隨清,保持整潔,注意防火。
(7) 建筑垃圾管理和紅白事產生垃圾管理
各戶需進行房屋新建或改造或辦理紅白事時,應向村委會繳納一定保證金,待房屋新建或改造后,將其的建筑垃圾清運后,返還保證金,如拒不進行清掃保潔,村委會將用繳納保證金聯系保潔處理。
(8) 家庭衛生管理農戶庭院環境整潔,住宅和畜禽圈舍的設計符合衛生標準,不能人畜混居。室內物品擺放整齊,勤打掃,勤清理,勤通風,達到窗明幾凈,環境優雅。對生活中所用的物品定期消毒。家庭成員勤洗澡、常理發、勤刷牙,保持個人衛生。
(九)水源衛生管理
村安裝自來水的農戶飲用水,取水地點應遠離畜禽圈舍、廁所,對水井周邊及水源定期消毒、露天水井設施要齊全,有護欄、井蓋,保證水源質量。有關部門組織技術人員對飲用水質適時進行監測,預防各類腸道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
(10) 保潔員管理
對村保潔員,要明確責任路段及清掃范圍,每月有村委會進行評分排名,對排名靠后的保潔員進行通報,并適當扣除部分工資用于獎勵先進保潔員。
(11) 衛生費自籌
按照"誰受益,誰出資"原則,農戶每戶收取衛生費100元/年,用于保潔員工資發放及環衛設施設備的維護。
三、保障措施
1、實行包保,落實責任制。建立自上而下的環境衛生管理包保責任制體系,一把手負總責,層層落實責任。村所在地采取三定的辦法,一是定領導,二是定專人管理、清掃、清運的辦法。由主管衛生的村委委員常年專人負責。各村民小組設衛生環境專管員,負責對全村民小組及各戶衛生環境的監督、檢查和管理。
2、加大資金投入。村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實施衛生費自籌機制,加大對環境衛生管理工作資金投入的力度,確保環境衛生管理工作正常進行。各村民小組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采取妥善的方式籌集衛生管理資金。
3、集中整治,常效管理。村委把環境衛生管理工作擺到重要地位,在保證每年進行集中整治的基礎上,建立常效的環境衛生管理機制,常抓不懈,實現環境衛生管理工作的經常化、規范化、制度化。
本文地址:歡迎分享轉載78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