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科幻小說(兒童科幻讀物推薦前十)兒童科幻小說(兒童科幻讀物推薦前十)
2018年語文高考考了一篇劉慈欣的作品節選,大約有1600字。讀完后考了3個題目,共15分---這個比重很高啊,一篇文章3小題就占總分的十分之一。
很多孩子喜歡科幻作品,要是也閱讀過劉慈欣的作品就更好,看到這樣的文字和題目,他們會很有自信,會調動以前閱讀相關文學作品的經驗,如果大人們再與他們談論過,就更有利于他們斬獲這15分了。
后文會抄錄這一篇高考選文和試題,文后推薦除了凡爾納之外,慢師傅認為不錯的(其中大部分我的兒女閱讀過了,也認同)12部科幻作品,其中國外6部,本土6部。
先行者知道,他現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個人了。
那事已經發生過了。
其實,在他啟程時人類已經知道那事要發生了。人類發射了一艘恒星際飛船,在周圍100光年以內尋找帶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宇航員被稱為先行者。
飛船航行了23年時間,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時間已過去了兩萬五千年。
飛船繼續飛向太陽系深處,先行者沒再關注別的行星,徑直飛回地球。啊,我的藍色水晶球……先行者閉起雙眼默禱著,過了很長時間,才強迫自己睜開雙眼。
他看到了一個黑白相間的地球。
黑色的是熔化后又凝結的巖石,白色的是蒸發后又凍結的海洋。
飛船進入低軌道,從黑色的大陸和白色的海洋上空緩緩越過,先行者沒有看到任何遺跡,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過眼煙云。
這時,飛船收到了從地面發來的一束視頻信號,顯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個城市的圖像:先看到如林的細長的高樓群,鏡頭降下去,出現了一個廣場,廣場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望天空。鏡頭最后停在廣場正中的平臺上,那兒站著一個漂亮姑娘,好像只有十幾歲,她在屏幕上沖著先行者揮手,嬌滴滴地喊:“喂,我們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在旅途的最后幾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虛擬現實的游戲中度過的。在游戲里,計算機接收玩者的大腦信號,構筑一個三維畫面,畫面中的人和物還可根據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動。先行者曾在寂寞中構筑過從家庭到王國的無數個虛擬世界,所以現在他一眼就看出這是一幅這樣的畫面,可能來自大災難前遺留下來的某種自動裝置。
“那么,現在還有人活著嗎?”先行者問。
“您這樣的人嗎?”姑娘天真地反問。
“當然是我這樣的真人,不是你這樣的虛擬人。”
姑娘兩只小手在胸前絞著,“您是最后一個這樣的人了,如果不克隆的話……嗚嗚……”姑娘捂著臉哭起來。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問我是誰呢?”姑娘抬頭仰望著他,又恢復了那副天真神色,好像轉眼就忘了剛才的悲傷。
“我沒興趣。”
姑娘嬌滴滴地大喊:“我是地球領袖啊!”
先行者不想再玩這種無聊的游戲了,他起身要走。
“您怎么這樣!全城人民都在這兒迎接您,前輩,您不要不理我們啊!”
先行者想起了什么,轉過身來問:“人類還留下了什么?”
“照我們的指引著陸,您百思特網就會知道!”
先行者進入了著陸艙,在那束信息波的指引下開始著陸。
他戴著一副視頻眼鏡,可以從其中一個鏡片上看到信息波傳來的畫面。畫面上,那姑娘唱起歌來:
啊,尊敬的使者,你來自宏紀元!
偉大的宏紀元,
美麗的宏紀元,
你是烈火中消逝的夢……
人海沸騰起來,所有人都大聲合唱:“宏紀元,宏紀元……
先行者實在受不了了,他把聲音和圖像一起關掉。但過了一會兒,當感覺到著陸艙接觸地面的震動時,他產生了一個幻覺:也許真的降落在一個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著陸艙,站在那一望無際的黑色荒原上時,幻覺消失,失望使他渾身冰冷。
先行者打開面罩,一股寒氣撲面而來,空氣很稀薄,但能維持人的呼吸。氣溫在攝氏零下40度左右。天空呈一種大災難前黎明或黃昏時的深藍色。腳下是剛凝結了兩千年左右的大地,到處可見巖漿流動的波紋形狀,地面雖已開始風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難見到。這片帶波紋的大地伸向天邊,其間有一些小小的丘陵。
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發射源。一個鑲在巖石中的透明半球護面,直徑大約有一米,下面似乎扣著一片很復雜的結構。他注意到遠處還有幾個這樣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幾個大水泡,反射著陽光。
先行者又打開了畫面,虛擬世界中,那個小騙子仍在忘情地唱著,廣場上所有的人都在歡呼。
先行者麻木地站著,深藍色的蒼穹中,明亮的太陽和晶瑩的星星在閃耀,整個宇宙圍繞著他——最后一個人類。
孤獨像雪崩一樣理住了他,他蹲下來捂住臉抽泣起來。
歌聲戛然而止,虛擬畫面中的所有人都關切地看著他,那姑娘嫣然一笑。
“您對人類就這么沒信心嗎?”
這話中有一種東西使先行者渾身一震,他真的感覺到了什么,站起身來。他走近那個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
那個城市不是虛擬的,它就像兩萬五千年前人類的城市一樣真實,它就在這個一米直徑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
人類還在,文明還在。
“前輩,微紀元歡迎您!”
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當城市圖像出現后,本文開頭部分營造出的沉郁氛圍變得較為輕快,這兩種氛圍的更替,給讀者帶來了一種奇幻的閱讀體驗。
B.地球領袖是一位十幾歲的、天真的、嬌滴滴的漂亮姑娘,這一形象來自先行者的大腦信號,是他對人類美好記憶的一部分。
C.先行者著陸后,看到天空是“黎明或黃昏時的深藍色”,孤獨的感覺是像被雪崩所埋,這都是以身心感受來寫先行者對過去地球的深刻眷念。
D.姑娘率眾在廣場等候、迎接先行者“前輩”,間接說明“微紀元”的人們繼承了以往的人類文明,科技水平已經很高
5.請簡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變化過程。(6分)
6.結合本文,談談科幻小說中的“科學”與“科幻”的關系。(6分)
除了常見的閱讀賞析(人物、情節、環境和主題)題型外,讓考生談談科學與科幻的關系相對復雜一些。不過,要是孩子們從小學中高年級就喜歡閱讀科幻文學,相信可以很好地作答。
最簡單地說幾點,相信很多父母都知道。
美國科幻大師阿西莫夫曾說:“兒童應該盡早閱讀科幻作品,不能晚于11歲。”
上世紀初,西方文化大舉進入,也包括科幻。梁啟超用文言文翻譯了凡爾納的《十五小豪杰》。1903年,在日本弘文書院留學的青年魯迅將凡爾納的科幻小說《大炮俱樂部》和《地底旅行》由日文,用文言文的體例翻譯成中文。魯迅將這兩部小說改編成章回本,并配了詩詞,使其完全中國化。魯迅翻譯了很多威爾斯和凡爾納的經典小說,并在他的雜文中提倡發展科幻小說。他在《月界旅行辯言》中透露出非常欣賞西方的科學技術,希望能向國人廣泛傳播的態度。由于過分懼怕科學讀物的文本在的中國讀者中無法獲得接受,魯迅希望科幻小說這種載體,能以糖衣炮彈的方式將先進的西方科學技術傳達給國民。
科幻是文學與科學的結合體,是基于現實的想象集合,引領孩子們思考未來世界。
劉慈欣在發表獲獎感言時說:
想象力是人類所擁有的一種似乎只應屬于神的能力,它存在的意義也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在未來,當人工智能擁有超過人類的智力時,想象力也許是我們對于它們所擁有的唯一優勢。
基本上也是一條閱讀線路
《霹靂貝貝》張之路,中少總社
《造夢的雨果》(美)塞茲尼克著,接力出版社
《時間機器》(英)威爾百思特網斯,外研社
《蟻生》王晉康,電子工業出版社
《飛向人馬座》鄭文光,湖北少兒出版社
《紅色海洋》韓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時間的皺折》(美)馬德琳英格 著,江蘇美術出版社
《安德的游戲》(美)奧森斯科特卡特,浙江文藝出版社
《珊瑚島上的死光》童恩正,湖北少兒出版社
《永恒的終結》(美)阿西莫夫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01太空漫游》(英)阿瑟C克拉克,上海人民出版社
《超新星紀元》劉慈欣百思特網著,重慶出版社
本文地址:歡迎分享轉載78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