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文章(關于人生哲理散文)
1不完而美
劉墉
勸說朋友,話不必說盡,只要心領神會,便當止住,否則就是啰唆。
親朋小聚,飲不必求醉,只要快意,便當止住,否則就是酗酒。
做文章,句子不要太顯,詭文而譎諫,寓言以諷喻,點景以生情,意味更見深長。
繪畫,筆墨不必過周,以拙為巧,以空為靈,含不盡之意于畫外,境界更見幽遠。
話到七分,酒至微醺,筆墨疏宕,言辭婉約,古樸殘破,含蓄蘊藉,是不完而美的最高境界。
2崇高
梁曉聲
我之所以確信崇高是人性的本能,乃因在許多災難面前,恰恰是一些最普通的人,其人性的升華達到了最令人感懷的高度。
1961年12月17日,巴西某馬戲團正在尼泰羅伊郊區的一頂尼龍帳篷下表演,帳篷突然起火,2500多名觀眾四處逃竄,其中大部分是兒童。一個農民站在椅子上大喊:“男人們不要動,讓我們的孩子們先逃!”他喊罷立刻安坐了下去。
大火被撲滅后,人們發現三十幾個人集中坐在椅子上被活活燒死,他們都是農民。
沒有誰對他們進行過政治性的空洞說教。他們也都不是教徒,無一人生前進過一次教堂。
3只有草能代表草
何文
在草原,如果要召開大會,要怎么才能選出草的代表?
什么樣的草能代表草?
長得青?長得高?長得茂盛?長得茁壯?葉嬾?莖老?葉多?汁甜?根深?
哪條標準是可以評判草的?
羊喜歡吃的?馬喜歡啃的?牛再三反芻的?是由羊來選擇還是牛來決定?
能開花的?只長葉的?踩不死的?燒不盡的?旱不干的?澇不絕的?
還是大自然來決定吧。
用冬天將大地初始化,用春風重啟,能綠過來的,都叫草。
讓草自己代表自己,再組成草原。
4等級真相
倪匡
不論是飛機、輪船、火車,或是任何有頭等、二等、三等之分的場合,都不要做二等客。最好,自然是做頭等客,做不了頭等,干脆做三等,倒也有心安理得之樂,做二等客是最糟糕的一種處境。
二等客或者會以為比三等客高出一等,其實大謬不然,三等客反而瞧不起二等客:你有本事,早就是頭等客了,在我面前神氣什么……而在頭等客面前,二等客自然就矮了一截,頭等客反倒會對三等客客氣些。因為本來就已經是三等,三等客沒有什么可失去的。不像二等客,到不了頭等,又怕到三等去,只好戰戰兢兢,唯唯諾諾。頭等客、二等客、三等客,當然是一種寓言,想來讀者諸君,心中都明白的。
而一個人,不論等級多么高,只要他心中還在念念不忘升級,這個人的等級,始終還是低了一級或許多級。只有當他自然而然地覺得,不必再在等級上企求什么時,他自然而然就到了最高的等級。
不企求升級,自然等級最高。這是許多說來簡單做起來極難的事情之一。
5半杯水理論
林夕
半杯水好,好在不容易給溢滿的水弄濕了衣服,像身處經常顛簸的機艙,水只有七成滿。半杯水好,好在好比人的胃口,不是你想吃;美食“丑”了,往往只因腹部脹滿,而空肚時吃什么都好吃。
“樂觀正向積極派”一味追求滿,樂于看見半滿的杯,而逃避那空的部分,只渴望滿,而不滿意空。這與一向只知進、不知退,只講求加法、不研究減法,是同一個路數。半空的杯,半空的心,只有空了才容得下福氣云云,是為加而減,不是為減而減;為進而退,不是安于退。如果空下來之后,容納的不是福氣,而是晦氣,怎么辦?竟不知空著本身已是福氣。
說了半天,空泛得很,來點實在的。當你看著自己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的,表示你夠忙,同時你也沒那么輕易把身翻過來,享受空閑。享受空閑,也不表示一得了空,就用另外的東西把時間填滿。
活著活著,才知道求的不是滿,而是空。
6讓自己有趣的捷徑
艾小羊
我樓上住著一個耿直妞兒,談正事兒經常得罪人,但大家還是喜歡跟她一起玩,因為她對旅行深研到了比絕大多數導游精通的地步。
她了解每一個著名旅游景點的日落時間,對于全球明星、名媛、貴族后代開的餐廳、酒店了如指掌。跟她一起出門,你會一邊抱怨她的性格,又臭屁又龜毛,但當她領著大家,沒有經過漫長的等待與凍成狗百思特網的慘痛經歷,就看到了北極光,你由衷覺得跟她在一起實在是太有趣了。
她是怎么做到的?提前半年,把全球所有能夠看到北極光的地點,畫成精細的表格,分析時間、概率,精準地掌控大自然最不可能掌控的那部分。
這么有趣的姑娘,我們允許她身材胖一點,說話耿直一點。
所以你看,你覺得自己無趣,絕不是因為爹媽沒有從小培養你的口才,而是你沒有在有趣的事情上下功夫。
7千山萬水
陳思呈
媽媽在世時很喜歡唱歌。20世紀90年代初,家庭卡拉OK開始流行,媽媽斥巨資購置了一套,環繞立體聲把我家客廳變成個小舞臺。高質量的話筒修飾著我們的嗓音,使我們產生錯覺:我們唱得真好!
有一天,我在忙碌中突然注意到媽媽總在唱一首歌。她背對著我,面對著墻,反反復復地唱著。我停下來捕捉歌詞,聽到一句是:央求你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
我的外公在我出生之前就去世了。我偶爾聽媽媽提到外公,感覺他是個非常有魅力的人。但媽媽從來沒有說過她愛外公。開口直言對已經去世的親人的感情大概是很難的一件事吧,而窺視到她的感情,哪怕是隱藏在歌聲中,似乎也讓人難以承受。
后來翻看她的歌單,看到這首歌名叫《父親》,歌曲演唱者的名字我聽都沒聽過。被媽媽反復唱著的那幾句歌詞是:“我的老父親,我最疼愛的人,人間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嘗了三分。這輩子做你的兒女,我沒有做夠。央求你呀下輩子,還做我的父親。”
我覺得自己偷窺了媽媽的秘密。百思特網一個跟父親分別了幾十年的人,期待著二人下輩子還能相遇,再次成為父女,那大概就是媽媽最幸福的想象。
可是這份理解,作為兩個近在咫尺的人,只能通過一句歌詞,千山萬水地到達。
8佛光
劉墉
到峨眉山,大家都希望見到“佛光”。
據說看佛光要在天氣晴朗的午后,當云霧漸漸由山谷升起,站在峨眉山的“金頂”,陽光由背后射來,可以看見云霧間有一個人影,四周環繞著七彩的光環。
“那不過是自己的影子,被陽光照在云霧上,又因為空氣中的水汽,造成彩虹折射的效果罷了。”看完佛光,我對峨眉山報國寺的和尚說。
原以為他會不同意,沒想到他一笑:
“可不是嗎?眾生皆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要得到佛光不能靠別人,只能靠自己!”
9手中握刀,不要說話
倪西
日本九州有一位匠人叫川崎晶平,他經營著一家鍛刀道場,主要為客人定制專屬刀具。
他一年所鍛造的刀只有十余把,但每一把刀的價格都很昂貴,一把刀的起價大概在500萬日元(約合百思特網30萬元人民幣)。
川崎晶平在鍛刀時,衣著整齊,為了防止空氣中的塵埃影響刀的品質,還要將大窗關上,只留一扇小窗通風。在這樣的狀態下,鍛造一把刀,需要很長的時間。
在鍛刀的時候,川崎晶平全神貫注,并禁止任何人說話,現場只有打鐵的“乒乓”聲和飛濺的火花。他常說:“刀是有魂的,要懂得敬重。手中握刀,不要說話。”
10愛的險境
卡夫卡
我愛一個姑娘,她也愛我,但我不得不離開她。
為什么呢?
我不知道。情況是這樣的,好像她被一群全副武裝的人圍著,他們的矛頭是向外的。無論何時,只要我想要接近,我就會撞在矛頭上,受了傷,不得不退回。我受了很多罪。
這個姑娘對此沒有罪責嗎?
我相信是沒有的,或不如說,我知道她是沒有的。前面這個比喻并不恰切,我也是被全副武裝的人圍著的,而他們的矛頭是向內的,也就是說是對著我的。當我想要沖到那姑娘那里去時,我首先會撞在我的武士們的矛頭上,在這兒就已經是寸步難行。也許我永遠到不了姑娘身邊的武士那兒。即使我能夠到達,也將是渾身鮮血,失去知覺。
那姑娘始終是一個人待在那里嗎?
不,另一個人到了她的身邊,輕而易舉,毫無阻撓。由于艱苦的努力而筋疲力盡,我竟然那么無所謂地看著他們,就好像我是他倆進行第一次接吻時兩張臉靠攏而穿過的空氣。
本文地址: